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急則治標(biāo)、緩則治本;先攻后補、先補后攻、攻補兼施、攻多補少、攻少補多,宜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處理,切忌一攻到底或只識補虛而忽視疏導(dǎo)痰瘀。 辨證論治 心陽虛 一般用溫膽湯加黨參:竹茹10克、枳殼5克、橘紅5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黨參15克、甘草5克。 此方對于期前收縮而舌苔白厚、脈結(jié)者,有較好的效果。 若心陽虛而兼瘀者,用四君子湯加失笑散2~5克頓服;若陽虛而心動過緩者,用補中益氣湯或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若陽氣虛,四肢厥冷,脈微細或脈微欲絕者,選用獨參湯、參附湯或四逆加人參湯(參用吉林參、高麗參與西洋參),選加除痰和祛瘀藥。 心陰虛 一般用生脈散為主方:太子參18克、麥冬9克、五味子9克。 心動過速者,加玉竹、柏子仁、丹參;期前收縮脈促者,加珍珠層粉2克沖服;心陰虛兼痰者,加栝蔞、薤白;兼瘀者,酌加桃仁、紅花或三七末 2 克沖服。 陰陽兩虛 用溫膽湯合生脈散或四君子湯合生脈散,或用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10克、黨參15克、生地15克、阿膠6克、桂枝10克、麥冬9克、火麻仁10克、大棗4枚、生姜3片。 凡舌苔厚濁或膩者,不宜用炙甘草湯。 兼痰兼瘀 痰證為主的可于溫膽湯中酌加膽星、遠志或栝蔞、薤白之類,并按心陽虛、心陰虛加減用藥;陰虛者可去法夏加花粉。 瘀證為主,可用蒲黃、五靈脂、川芎、丹參、三七之屬為主,并加入補益心陰心陽之藥。 血壓或血脂高 兼血壓高者,于方中選加草決明、代赭石、鉤藤、牛膝之屬;若氣虛甚之高血壓宜重用黃芪30克 血脂高者,于方中選加草決明、山楂、首烏、布渣葉之屬;若舌苔厚濁者宜加用一些除痰濕之藥。 但無論血壓高或血脂高,治療之關(guān)鍵仍在于辨證論治。 急性心肌梗塞 ①急性心肌梗塞多數(shù)病例都有較劇烈的心絞痛,故通脈止痛是搶救的首要步驟:一般可用冠心蘇合丸1~2枚即嚼服;若陰虛或有內(nèi)熱者不宜用蘇合丸,可用人工牛黃、冰片各0.4克,麝香0.2克,同研末含服。 ②參芎湯:黨參24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丹參18克、川芎18克、紅花10克、陳皮2克,水煎服。若舌苔厚濁或為兼痰盛者,應(yīng)加祛痰之藥,如栝蔞、薤白、法夏等。 若神志模糊者,是痰迷心竅,宜加石菖蒲12克、遠志6克,或安宮牛黃丸、至寶丹之類。 若心源性休克,需加用吉林參或高麗參10~18克,另燉服,并根據(jù)陰虛、陽虛加減用藥;偏陰虛者,可用西洋參10~18克,另燉服。 冠心病用藥物治療只是一個方面,在藥治同時或藥治后,應(yīng)注意飲食起居以及精神生活方面的衛(wèi)生,即所謂起居以時,飲食有節(jié),身心愉快等。此外堅持體育鍛煉更是十分重要,體育鍛煉宜采用柔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之類),不宜剛勁的運動。年過60歲的患者,宜散步不宜跑步,慢跑亦非所宜。 文章內(nèi)容參考鄧鐵濤教授《雜病論治》 小鹿醫(yī)館 經(jīng)方醫(yī)塾 |
|
來自: 新用戶6650861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