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097 期 〓 文|李鵬飛 編輯|王成海 本平臺“老事舊人”為原創文學平臺,所發作品均為原創作品,歡迎大家轉發、分享,謝絕任何媒體在不經過本平臺同意的情況下轉載和盜用本平臺文章,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煤窯是一個鄉的名字,在烏蘭察布察右前旗境內,隨著國家合鄉并鎮,現與三岔口鄉、大土城鄉合并,統一稱作三岔口鄉。 其名因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發現煤而得名。最初有官辦煤礦叫永寧煤礦(也叫馬蓮灘煤礦),所產煤因含硫量較大,燃燒之后很嗆人,人們稱之為“臭碳”。但就是這種煤,在那個貧窮落后、物資潰乏的舊社會也聲名遠播,周邊幾十公里內外的旗縣包括集寧,都曾用過煤窯的“臭碳”。 至于永寧煤礦何時開辦?何時停產?永寧煤礦所屬區域何時因何故改稱煤窯?何時設立公社?現在就連老一輩也所知甚少,因它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煤窯的鼎盛時期。由于三年自然災害,“山西遭年限”,走西口的一支,多數為渾源人在這里落腳,所以煤窯大部分為渾源人。 走西口是一部名聞天下的移民史,是一軸獨特的人文畫卷,約始自明未清初,止于民國末年,歷時三百余年。它與“下南洋”,“闖關東”,共同構成近現代中國的三大移民潮。 “西口”是指今山西省右玉縣境內緊鄰內蒙古的殺虎口,殺虎口以內稱“口里”,以外稱“口外”,所以走西口又叫“走口外”或“跑口外”。 走西口其實是人們迫于生存的無奈之舉。走西口的歷史就是一部移民的血淚史!其中蘊藏著多少個辛酸的故事,多少次生離死別…… 上世紀六十年代,烏盟經委也在此開設煤礦,當時稱公社煤窯。后由于大同煤的進入,也悄無聲息的停產了。 之后煤窯就進入私人挖煤的時代,上一輩的煤窯人大多有挖煤的經歷。挖煤稱下窯,挖煤之人稱窯黑子,挖煤的井口稱天井,類似于村里的山藥窖,井口是二尺見方,僅容一人進入,深數丈。 站在高坡向下望,天井猶如一個個遍布在大地上黑洞,向人們訴說著它辛酸的往事,也訴說著人們生存的不易。
平臺其它文章鏈接,點開即看: 烏蘭察布到底是個啥“奇異”的地方?因何全國各地的人都愿意往這里跑 好書任你讀,只需點開鏈接即可閱讀: 01.官場紅人是如何歷練出來的? 05.朝中有人好做官 09.被女上司逼婚的男人 10.小城官場 【作者介紹】李鵬飛,七零后,中專畢業,喜愛文學,下崗,現集寧一的哥。 |
|
來自: 新用戶0686839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