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做客逸遠書局,本期我給你帶來的是美國海戰學院的國家安全事務教授托馬斯·尼科爾斯的《專家之死——反智主義的盛行及其影響》。 尼科爾斯在書中這樣說到,“美國這個國家,現在沉浸在對無知的崇拜之中。無知并不是問題,但是以無知為榮、以無知洋洋自得,甚至以把無知當作美德,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可見這本書的主題,是在討論美國普通民眾是怎么集體走向愚蠢的,是為何憎恨專家的。 其實當下反智主義的盛行,并不是美國一家的社會問題,有一定的普遍性,面對民眾的這種洋洋自得,國內也時常發生一些讓人可笑的奇葩事,甚至荒唐到外行領導內行還感覺良好。 例如,有些患者在指揮醫生開藥。“大夫,感冒了,給我打幾個吊瓶吧”,醫生說“好好好”。雖然醫生心里知道,感冒,抗生素不僅毫無用處,而且濫用抗生素會有很大的隱患。說到這,抗生素濫用的問題,也不能全怪醫生,誰叫患者就好這口呢? 言歸正卷,美國人民是怎么在無知中膨脹,又在膨脹中變得更加無知的呢?尼科爾斯給出的第一個答案是:大學教育。 所以,塔夫茨大學的教授丹·德雷茲內就說:“大學的目標就是用愚蠢的方式闡述愚蠢的觀點,然后通過與同學和教授的互動,知道自己有多蠢。” 尼科爾斯本人也是個大學老師。在談到大學教育現狀時,他也是痛心疾首。他說:“當我的學生離開我的課堂時,我深感擔憂,因為我知道我無法再主持他們的辯論。我阻止不了他們拒不接受別人的意見,阻止不了他們拒絕接受事實,也阻止不了他們把自己的感受作為事實,強行要求別人接受。如果他們大學四年對自己的學校和教授都如此不尊重,那就別指望他們以后會尊重其他公民。如果我們不能指望大學畢業生在美國生活中引領理性辯論和討論,分辯知識和感覺,那我們的麻煩就大了。” 因為政府得解決就業問題呀!如果不把盡可能多的青年人送進學校,那這些人去哪? 所以,這事也沒什么可抱怨的。畢竟,這是一個讓三方都得利的局。學校掙了錢,學生拿了文憑長了面子,政府緩解了就業壓力。明明誰都知道問題所在,可就是無解! |
|
來自: 新用戶07039177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