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學行炁,鼻中引炁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聞其炁出入之聲,常令入多出少,以鴻毛著鼻口之上,吐炁而鴻毛不動為候也。漸習轉增其心數,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矣。
翻譯:用鼻吸滿氣后閉住,心中暗數到120下,閉到無法忍受時輕輕用口呼出,再吸氣閉住,吸氣和呼氣時耳朵要聽不到聲音,注意吸進的氣要比呼出的氣多,以鴻毛放鼻口之上,呼氣時盡量做到鴻毛不動,慢慢的每天增加閉氣的時間,久久可以心中暗數到1000下,則可以返老還少,一天比一天年輕。。。
夫行炁當以生炁之時,勿以死炁之時也。故曰仙人服六炁,此之謂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時,其從半夜以至日中六時為生炁,從日中至夜半六時為死炁,死炁之時,行炁無益也。
注解:生炁之時為:子時到午時,即晚上11點至中午1點。
備注:此功法出自《抱樸子內篇》,作者葛洪,此功法在很多古仙中有佐證: 1,彭祖......常閉氣內息,從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體,舐唇咽唾,服氣數十,乃起行言笑。其體中或瘦倦不安,便導引閉氣,以攻所患。心存其體,頭面九竅,五臟四肢,至于毛發,皆令具至。覺其氣云行體中,起于鼻口中,達十指末,尋即平和也。
2,葛玄......予從祖仙公,每大醉及夏天盛熱,輒入深淵之底,一日許乃出者,正以能閉氣胎息故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