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浮脈。 浮脈轉取明顯,重按稍減而不空。浮大而有力主表證。 特征:當指頭輕輕放在病人寸關尺部位,便可感受到脈搏的搏動,稍用力往下重按時,反而感到指下搏動的力量變得比較衰弱。 氣血足的人傷風感冒會出現浮脈,而氣血虛弱的患者則不容易出現浮脈。另外,如果素體虛弱或久病不愈等因素而嚴重損耗人體內的氣血時,會導致陰陽失調,造成陽氣與血液分離。由于陽氣不能依附于血液之上,血管中的陽氣就會浮越在肌膚表面而形成浮脈。 2,弱脈。 弱脈沉而柔細,主氣血虧虛。 特征:切診時,必須將指頭重按在寸關尺部位,才可感覺到柔軟而無力的搏動,輕按時反而感覺不到指下搏動的力量。 弱脈主要證狀表現為頭暈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黃,嘴唇淡,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肢體麻木等。氣弱血虛通常是因為脾胃虛弱或營養缺乏,導致脾胃不能正常生成氣血,或是久病不愈,耗傷氣血所致。 3,短脈 。短脈首尾俱短,不及本位,短脈主氣病。短而無力主氣虛證,短而有力主氣實證。 特征:切診時,將指頭按壓在病人寸關尺部位,不論中取或是沉取,都可以感覺到脈象搏動的脈形比正常脈象短小,不能正常分布于寸關尺的每一步。 如果患者出現短脈,經常感到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語音低弱,脘腹脹滿,多屬氣虛。病情可發展為食欲不振,脘腹脹悶,呼吸短促,內臟下垂等疾病。 4,緩脈。 緩脈比遲脈稍快,一息四至,來去怠緩。緩脈主濕或脾虛。 特征:切診時,不論中取或是沉取,都可以感覺到一息只有四至,來去怠緩的搏動。 根據病因學說原理,濕邪具有重濁的特征,也就是說,當濕邪水液停滯于體內時,由于濕邪比血液更為重濁,會減弱氣血運行的速度,因此會出現緩脈。 而緩脈主脾虛是因為脾可以運化體內的水液,凡是人體所攝取的水液都必須經由脾的代謝才可以輸送全身各組器官。脾的功能病變時,就會導致水濕停滯,當水濕停滯之后,就會減弱氣血運行的速度,必然又會產生緩脈,所以說緩脈主脾虛。 但是,脾虛有可能產生的后果為:水濕的停滯,氣虛,血虛。當氣虛嚴重時通常會出現短脈 ,血虛嚴重時通常會出現細脈。由于古人認為氣虛血虛都已經有了明確脈象,于是把水濕停滯的脈象稱緩脈。 當人體出現脘腹悶脹,惡心嘔吐,口淡不渴,大便溏瀉,或是肢體浮腫等癥狀時,很有可能會因為水濕停滯于體內,導致氣血運行緩慢而出現緩脈。 5,細脈。 細脈脈細如線,但應指明顯。細脈主氣血兩虛,諸虛勞損。 特征:切診時,將指頭按在寸關尺部位,不論中取或沉取,都可以感覺到比正常的脈象還要細小,但脈形十分明顯的脈象搏動。 如果患者面色淡白或萎黃,嘴唇與爪甲顏色淡白,或是經常感到頭暈眼花,手足麻木,月經量少,大多數屬于血虛的癥狀表現,而血虛的患者會出現細脈,如果治療不當,病情可發展加重而轉變為頭暈,頭痛,心悸,失眠,月經失調等。 6,虛脈。 虛脈舉之無力,按之空虛。虛脈主虛證。 特征:切診時,必須稍微用力往下重按,才能感覺到指下搏動的力量,脈管中間空空的。如果將指頭輕輕放在寸關尺部位,感覺到指下搏動的力量變得比較微弱。 氣弱血虛主要證狀表現為頭暈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黃,嘴唇淡,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肢體麻木等。通常是因為脾胃虛弱或營養缺乏,導致脾胃不能正常生成氣血。或是久病不愈,耗傷氣血所致。如果治療不當,病情可發展為造血功能障礙,免疫功能低下,內分泌功能紊亂與神經衰弱等疾病。 7,微脈。 微脈極細極軟,似有似無,至數不明。微脈主氣血諸虛。 特征:切診時,將指頭按壓在病人的寸關尺部位,不論中取或是沉取,都可以感覺到脈象模糊不清,若有若無,欲絕非絕的搏動。 微脈主氣血諸虛,乍看之下,微脈與細脈,短脈,濡脈,弱脈很類似,都是主氣血虛弱的病證。但是,細脈偏重于以血液虧虛為主。短脈偏重于以氣虛為主。弱脈表示氣血虧虛并不嚴重。微脈是以氣血同時虧虛特別嚴重。濡脈則表示體內元氣嚴重受損。 8,濡脈。 濡脈脈位浮,脈形細小而柔軟,濡脈主陰陽氣血諸虛。 切診時,必須將指頭輕輕放在病人的寸關尺部位,才可感受到微弱的搏動,如果稍微用力往下重按,反而感受不到搏動。濡脈是一種極柔軟的脈象,如水中漂浮的棉絮一般,又似水上的泡沫一樣,輕軟圓滑。濡脈和微脈很像,若有若無,但濡脈脈位比較高,所以屬浮脈類,但也屬虛脈類。微脈有可能出現在“沉”部,但濡脈一定出現在“浮”部,表示病人的氣血傷得更嚴重,無法進入體內,因此飄浮在外。 當人體出現濡脈時,并不只是單純的氣血嚴重虧虛,還同時表示體內的元氣(存在于腎的精氣)已經衰竭,元氣已不能收攝體內的氣血,導致氣血不能正常運行到體內的臟腑,只能循環于肌表淺層的組織器官,因而最終就會形成濡脈。 9,芤脈。 芤脈浮大中空,如按蔥管,芤脈主失血或陰傷。 芤脈特征:切診時,只要將指頭輕輕放在病人的寸關尺部位,就可以感受到指下的感覺好像蔥管一樣,脈管里頭空空的,而脈管外圍比較柔軟,如果稍用力往下按,反而感覺脈象的搏動變得軟弱無力。 當人體因為出血嚴重,或嚴重上吐下瀉,滿身大汗等因素,都會導致體內的陰液嚴重受損。或是失血過多,由于體內的血量突然減少,血液不足以充潤脈管,于是造成脈管空虛,加上此時陽氣沒有陰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就會形成脈管浮大中空的脈象。血液或陰液嚴重虧虛,則容易出現芤脈。 當人體出現頭暈目眩,脫發耳鳴,口干咽痛,失眠,健忘,腰膝酸痛,潮熱盜汗,小便量少而黃時,表示陰液耗損過多。 10,革脈。 革脈浮而搏指,中空外堅,如按鼓皮。革脈主亡血,失精。 革脈特征:切診時,只要將指頭輕輕放在寸關尺部位,就可以感受到那浮大中空的脈象搏動,但是,革脈的脈管比較堅硬而有力,如同是按在大鼓的鼓皮上,有一種反彈的感覺,與按壓蔥管的感覺完全不同,稍用力往下按,反而感覺指下搏動的力量變得比較衰弱。 當精血嚴重虧虛時,血液不足以充潤脈管,就會形成脈管空虛,加上此時的陽氣沒有陰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于是形成脈管浮大中空的革脈。革脈的脈象搏動比芤脈強而有力,顯示革脈的陽氣比芤脈更為強盛。 引起革脈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在精血嚴重虧虛的基礎上兼有嚴重的病理物質停滯(比如痰飲,邪熱,瘀血等病理物質),導致脈管管壁的組織出現硬化現象,阻礙氣血不能正常通過脈管的管壁,才會導致脈管堅硬而有力。革脈是同時具有陰液虧虛與病理產物停滯的病證,而不像芤脈只有單純的陰液虧虛不足。 革脈主要證狀表現:頭暈目眩,脫發耳鳴,口干咽燥,或干咳少痰,咳血,雙目干澀,急躁易怒,心煩,心悸,失眠,陽強易舉,女子夢交,潮熱盜汗,小便量少而黃。 11,散脈。 散脈浮散無根,至數不齊,散脈主元氣離散。生死攸關的脈象。 當用指頭切診病人的脈象時,必須將指頭輕輕放在病人的寸關尺部位,才可感受到毫無規律,極不整齊的微弱搏動。當稍用力往下按時,反而感受不到搏動。 12,疾脈。 疾脈一息七,八至,脈來急疾。疾脈主陽極陰竭,元氣大傷。 切診時,將指頭按壓在病人的寸關尺部位,不論浮取,中取,沉取,都可以感覺到脈的搏動十分快,在一息的時間內,脈來超過七八至,相當于每分鐘搏動140次以上。 13,代脈。 代脈脈來動而又止,止有定數,良久方來。代脈主臟氣衰微。 當用指頭切診時,將指頭按壓在病人的寸關尺部位,不論中取或是沉取,都可以感覺到脈象在搏動時偶爾有一次歇止,然后又開始搏動,每次歇止有一定的規律,歇止的時間較長。 代脈常見疾病 :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臟搏動的頻率與心臟的沖動傳導出現異常的病證,表現為心悸,頭暈目眩,身體乏力,有些患者則不定會出現明顯的癥狀。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有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長期疲勞,消化不良,飲酒過度,或是服用藥物等。 中醫認為,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為情緒失調,飲食沒有節制,先天稟賦虛弱,思慮過度,年紀老邁,或是久病未愈等因素導致臟器虛弱所致。 在臨床上,中醫將心律失常分為虛證和實證兩大類。虛證包括心氣不足,心血不足。實證包括心脈瘀阻,痰熱擾心。虛證患者表現容易疲勞,心悸不安,失眠,身體乏力,脈象短澀。實證患者表現心氣胸悶,惡心嘔吐,痰液黏稠,痰多,口干口苦,舌苔黃膩,脈象滑數或結代。 14,洪脈。 洪脈極大,脈形如波濤般洶涌,來盛去衰。洪脈主熱證。 當用指頭切診病人的脈象時,只要將指頭輕輕放在病人的寸關尺部位,就可以感受到脈象的搏動在初來時十分盛大,有如波濤洶涌,強而有力,但是,仔細再診一會兒,隨后又能感覺到脈象的搏動逐漸衰退。洪脈常見病證 : 中暑。 15,實脈。 實脈浮中沉三部舉按均有力,實脈主實證,也可見于陰寒病冷之證。 所謂實證,是指人體在氣血充足的基礎上,遭受病邪因素攻擊所引起的癥狀,比如口干舌燥,面紅目赤,小便赤黃,大便干硬等癥狀。換句話說,實脈表示患者體內必然有病理物質,( 如邪熱,痰飲,宿食等 ) 停滯。 便秘可分以下幾種。 熱秘 : 表現為大便干結,面紅目赤,口苦口干,小便赤黃,色紅苔黃,脈象滑數。 氣虛便秘:表現為神疲乏力,舌淡苔,少氣懶言,脈象沉弱 。 血虛便秘 : 表現為頭暈目眩,面色萎黃,大便干結,舌淡苔白,脈象細弱。 陽虛便秘 : 面色蒼白,形寒肢冷,喜食熱飲,色淡苔白,脈象沉遲。 16,數脈。 數脈一息五至以上。數脈主熱亦指虛。切診時,不論浮,中,沉取,都可以感覺到脈象的搏動比正常脈快,一息五至以上,相當于每分鐘搏動90次以上。 在臨床上,數脈可分兩種情況,第一種屬于實證的數脈,也就是說,實證數脈患者氣血相當充足,體內的邪熱逼迫這些充足的氣血運行時,才可出現實證的數脈。 第二種則是屬于虛證的數脈,也就是說,此時患者體內的氣血虧虛不足,特別是陰液已經虧虛不足,由于陰虛日久則會產生虛熱,當虛熱形成之后又會反過來逼迫原本已經虧虛不足的氣血急速把運行,這種情況也會形成數脈。 陰虛內熱常見證狀 : 眼睛澀痛,口干咽痛,心煩易怒,顴骨潮紅,脈數 。 17,促脈。 促脈數而時止,止無定數。促脈主陽盛實熱,血氣痰飲,宿食停滯。促脈也主元氣虛衰。 當用指頭切診患者時,將指按壓在病人的寸關尺部位,不論浮取或是沉取,都可以感覺到脈象的搏動偶爾會歇止,每次歇止的間隔沒有一定的規律,歇止的時間比較短暫。 促脈比較復雜的,屬于實脈類的脈象,但當人體元氣即將衰竭時也會出現促脈。在臨床上,導致促脈的原因通常是因為體內有邪熱停滯,或是宿食停滯,這些病理因素原本都有各自所歸類的脈象。比如邪熱停滯會引起數脈,痰飲停滯會引起滑脈,宿食停滯會引起弦脈或是滑脈。但是,古人為什么認為邪熱,痰飲與宿食又會引起促脈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促脈具有數脈的特點,也就是脈象急促,但在搏動的過程中會突然歇止。 古人綜合所有的病因,之所以將促脈形成的病因歸類為邪熱,痰飲與縮食,主要是因為這些病理因素在體內停滯過久之后,就會引起熾盛的邪熱,最終引起促脈。 換句話說,假設某個痰飲停滯的患者,最初出現的可能是滑脈。某個宿食停滯的患者,最初可能出現的是弦脈。但是如果痰飲與宿食停滯的現象逐漸惡化,這些痰飲與宿食又會因為阻滯體內的氣血而引起熾盛的邪熱,當熾盛的邪熱形成之后,就會導致脈象從滑脈或弦脈變為促脈。由此可知,促脈是指病情比較復雜而嚴重的病證。 18,緊脈。 緊脈脈來繃急,狀如牽繩轉索,緊脈主寒,主痛,主宿食。 當用指頭切診病人脈象時,將指頭按壓在病人的寸關尺部位,不論浮取,中取或是沉取,都可以感覺到脈形緊張而有力,如同拉緊的繩索般彈指而絞轉不定的脈象搏動。 寒氣 ( 又稱為寒邪 ) 具有收引凝滯的特性,這種特性,就好比天寒地凍的氣溫下,任何的物體都會被逐漸凍僵一般,很容易導致皮膚與毛孔的收縮,并且造成血液的運行變得比較緩慢而凝滯。由于血管中的氣血被寒邪凝滯,造成氣血的運動越來越不順暢,于是形成如同拉緊的繩索般彈而絞轉不定的搏動。除此之外,由于寒邪還會造成全身血管的收縮,于是形成緊張而有力的脈象。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有可能出現緊脈。在炎熱的夏季,如果人體長時間處在冷氣的工作環境中,或是感冒,喜歡吃冰冷的食物,遭受風吹雨淋,居住的環境比較潮濕等,都會不知不覺中形成緊脈。人體之所以會出現緊脈,主要是由于遭受自然界中的寒氣侵襲所致。 中醫把這種自然界的寒氣稱為寒邪,寒邪通常會經由兩種途徑來損傷人體的健康。 第一種途徑是從皮膚侵入體內,比如,當人體長時間處在冷氣的工作環境中時,低溫的冷氣就會變成寒邪的一種形式,很容易從人體的皮膚表面侵入體內,導致人體出現頭痛,鼻塞,流鼻涕,甚至腹瀉等癥狀。 第二種途徑是從口中進入體內,直接損傷脾胃的功能,比如,常食寒涼的食物或飲料時,這些寒涼物質就會變成寒邪的一種形式,導致人體出現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瀉不成形,婦人白帶過多等癥狀。 緊脈常見病證 : 外感風寒,脈緊,頭痛,鼻塞,發熱,打噴嚏,咳嗽,流鼻涕,喉嚨癢。 脾胃虛弱,脈緊,口淡不喝,脘腹悶痛,食欲不振,大便溏瀉,婦人白帶量多等癥狀。 19,遲脈。 遲脈來去遲慢,一息三至,主寒證。遲而有力為實寒證,也稱實熱證。遲而無力為虛寒證。 切診時,不論浮取,中取,或沉取,都可感覺到一息三至的搏動。 20,牢脈。 牢脈實大弦長,牢脈主陰寒內盛。 切診時,必須將指頭按壓在病人的寸關尺部位,貼著筋骨重按才可以感覺到堅牢不移,實大弦長的搏動,轉按時,反而感覺不到指下搏動的力量。 牢脈是因為當人體的陽氣虧虛不足時,必然會導致體內的陰氣偏盛,陰氣屬于寒邪,因此當陰氣偏盛時也必然會造成體內的寒氣比較熾盛。而寒邪具有收引的作用,必然又會導致氣血容易凝滯而不易運行,因此才會造成脈形堅牢不移的現象。 牢脈常見病證,四肢僵冷,臉色發青,嗜睡等癥狀。 21,結脈。 結脈遲緩而時止,止無定數。結脈主陰盛氣結,也主氣血虛衰。 切診時,不論中取或是沉取,都可以感覺到脈象搏動的速率遲緩,在搏動時偶爾有一次歇止,然后又開始搏動,每次歇止的間隔沒有一定的規律。 當人體內遭受寒氣侵襲時會出現緊脈,當人體內陰寒內盛比較嚴重時會出現牢脈。但是,牢脈是屬于體內氣血比較充足時所出現的脈象。唯有人體屬于氣血虛弱的體質而同時患有陰寒內盛的癥狀時,才會出現結脈的脈象。換句話說,當人體出現陰寒內盛的情況時,在不同體質的病人身上可能會出現牢脈與結脈兩種脈象。牢脈是陰寒停滯臟腑的深處,而結脈則是陰寒邪氣造成體內的氣血運行艱難,特別是陽氣的運行受到陰氣的阻滯而不能正常推動血液的運行,導致氣血停滯時才會出現結脈。 22,沉脈。 沉脈轉取不應,重按始得。沉而有力里實,沉而無力里虛。 當病理物質 (邪熱,痰液,血瘀 )在體內形成時,如果患者氣血充盛,能夠與停滯于體內的病理物質互相對抗,在氣血與病理物質互相斗爭的過程中,會出現沉而有力的脈象,為里實證。反之,氣血虧虛不足,無力與病理物質相互抗爭,為里虛證。 23,伏脈。 伏脈貼著筋骨重按才得,伏脈主邪閉,厥證,痛證。 伏脈屬于沉脈類中最深層的脈象,必須重壓至筋骨處,貼著筋骨仔細尋找才能診到脈象。 伏脈表示體內有病理物質停滯,如氣閉,熱閉,痰飲停滯,血瘀閉阻等,阻滯氣血的運行,并且造成氣血紊亂,導致脈氣無法宣通,此時就會出現脈管深伏的伏脈。除此之外,如果是因為悲傷過度等精神刺激導致氣血逆亂,或是因為氣血瘀阻而引起疼痛時,也會出現伏脈。 伏脈除了體內有病理因素停滯的實證,也表示氣弱血虛的虛證。如果患者氣血嚴重虛弱,根本不能鼓動血脈時,也會出現伏脈。 伏脈主痛證,厥證。伏脈的患者平日可能生活作息不正常,又喜吃冰冷食物,導致氣血的運行不順暢,在遭受到外在突然的情緒刺激后,脈象就深伏不見,但氣血并沒有虧損,只是氣血逆流厥逆在體內深處出不來,由于氣血停滯不行,氣血不通才會感覺疼痛。 在治療伏脈時,由于伏脈是因為氣血停滯在體內深處,因此,必須把氣血引出來。在藥物中,最容易把氣血往外引的是首先是發汗藥,其次是理氣活血藥。如果氣血停滯太久了,還會化熱,損傷肝腎。由于氣血停滯時間長了,如果不補益氣血,氣血也沒有力量出來。此時,單用行氣活血藥并不能產生明顯的療效,仍然必須適當地補益氣血。 伏脈常見病證 : 真頭痛。如果患者表現有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或是血壓突然增高等真頭痛癥狀時,很有可能會因為氣血紊亂,導致脈氣無法宣通而出現伏脈。 偏頭痛。偏頭痛的疼痛性質表現為刺痛,脹痛,跳痛等。疼痛部位從一側開始,轉向對側,或是兩側同時出現疼痛。根據臨床表現,偏頭痛可分為典型偏頭痛與普通型偏頭痛。 10%的典型偏頭痛患者在偏頭痛發作前會出現先兆癥狀,如眼冒金星,視覺模糊等現象,至于普通型偏頭痛則沒有先兆癥狀,而是真接出現偏頭痛癥狀,表現為煩躁不堪,頭暈頭脹,惡心嘔吐,身體出汗,或是感覺遲鈍,精神不濟,想要睡覺,幻聽,肢體無力,耳鳴等癥狀,通常持續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后會逐漸消失。 中醫將引起偏頭痛的病因,分為風寒阻絡,風熱阻絡,氣滯血瘀,肝陽上亢,氣血兩虛五種類型。 24,動脈。 動脈脈形如豆,滑數有力,厥厥動搖。動脈主痛,主驚。不論浮取,中取,沉取都可以感覺到脈形如豆般圓滑,滑數有力,然而脈體卻搖擺不定的搏動。 古人將引起動脈的病因歸類為痛證,陰陽失調,或是驚慌恐懼。引起痛證的原因很多,如氣滯血瘀,寒邪停滯,邪熱停滯,宿食停滯等,只要會造成瘀阻不通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痛證,當痛證形成后,又會導致陰陽失調而出現動脈。 除此之外,當人體遭受刺激而出現驚慌時,很容易導致氣血紊亂,造成氣血的運行升降失調而失去正常的規律,比如原本應當向上流動的氣血反而向下,原本應當輸送往心臟的氣血反而逆轉流到脾胃,由于血脈中的氣血失去制約而相互沖擊,氣血在脈管中相互搏斗,就會出現脈管隨氣血竄動而動搖不定的動脈。 25,澀脈。 澀脈遲細而短,往來艱澀。澀脈主精傷,血少,氣滯,血瘀。不論浮取,中取或沉取,都可以感覺到遲細而短,往來艱澀,極不流利的搏動。 當人體內有邪熱停滯時,邪熱會逼迫脈管中的氣血急速運行而出現數脈。如果體內有寒邪停滯時,寒邪會凝滯脈管中的氣血,導致氣血運行緩慢而出現遲脈。如果體內有痰飲停滯阻礙脈管中的氣血運行時,就會出現滑脈。因此要了解澀脈的形成機理,首先就必須了解有哪些病因會導致體內的氣血運行比較艱澀。而所有病因中,最容易造成氣血運行艱澀的,是氣滯血瘀。因為當體內的氣血在某個部位瘀阻不通時,自然會導致脈管中的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澀脈。除此之外,由于陽氣能夠推動血液的運行,而血液能夠陽氣,如果是陽氣或是血液虧虛不足時,自然就會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澀脈。 當人體精傷時,是指人體 ' 精,氣,神 ' 的 ' 精 ' 受到嚴重虧損,此時必然會同時兼有氣血虧損不足的現象,由于氣血不足自然也會影響氣血的運行不順暢,就會出現脈氣往來艱澀的澀脈。 如果患者經常感到胸部悶脹,或是體內某個部位出現疼痛,或是婦女經血中帶有血塊,很有可能會因為氣血停滯于體內,導致氣滯血瘀而出現澀脈。 26,弦脈。 弦脈端直以長,如按琴弦。弦脈主肝膽病,主痰飲,主諸痛,主瘧疾,亦主虛。 不論浮取,中取,浮取,都可以感覺到脈象兩端的脈形繃得緊緊的,又直又長的脈形搏動。 人體內負責陽氣輸布的主要臟臟是肝臟,肝臟的功能是將氣血輸送到全身各處。如果長期情緒過度壓抑,暴怒,情緒起伏太大等,就會損壞肝臟,導致體內的陽氣不能正常輸布,此時就會出現弦脈。除此之外,其他如痰飲,瘀血,痛證等病理因素,也會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導致體內的陽氣不能正常輸布而出現弦脈。 但是,必須記住,人體出現弦脈的首要條件是人體內的氣血并沒有受到太過嚴重的虧虛。換句話說,只有病人屬于氣血仍舊充足的體質才會出現弦脈。 肝郁氣滯 : 表現為胸脅苦滿,邪熱脹痛,心煩易怒,舌淡苔白,婦女痛經,月經不調,**脹疼痛,脈弦。 痰濕內阻 : 表現為嘔吐,痰多,頭暈目眩,身體沉重,色淡苔膩,脈滑數。 脾胃虛弱 : 表現為最倦怠無力,脘腹部脹滿,大便溏瀉或便秘,舌淡苔白,脈沉細。 27,長脈。 長脈首尾端直,超過本位。長脈主陽證,如肝陽有余,或是陽盛內熱之證。 不論中取或是沉取,都可以感覺到脈象搏動的脈形比正常的脈象還要長直,指頭下的遠遠超過寸關尺的每一部。 長脈與短脈相對應,短脈表示陽氣不足,長脈表示陽氣比較充盛。長脈的脈象搏動遠遠超過寸關尺三部的每一部,摸不到脈形的轉折。如果體內邪氣有余,又受阻導致脈形轉折的,屬于弦脈。長脈沒有轉折,說明體內的陽氣沒有受阻,而是邪氣比較強盛。 長脈的脈形好像一條線,但又不像細脈,細脈是整條平直的線,長脈的脈形雖然有點幅度,但又不像滑脈一樣圓圓滑滑,所以長脈的痰飲沒有滑脈那么嚴重,長脈的脈形沒有弦脈那樣有一個起伏,所以長脈的肝膽病也沒弦脈嚴重。但必須記住,只有病人屬于氣血仍舊充足的體質才會出現長脈。 長脈主陽證,如肝陽有余,或陽盛內熱之證。所謂 ' 陽證 ' ,是指面紅目赤,口干舌燥,大便干硬,小便赤黃等癥。 28,滑脈。 滑脈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盤走珠,滑脈主痰飲,宿食,實熱,蓄血。 不論浮取,中取,沉取,都可以感覺到脈形圓滑如珠,搏動極其流利,令人有一種反復旋轉,圓滑自如的感覺。 形成滑脈的只原因,是患者必須屬于氣血充足的實證體質。唯有體內的氣血充足,在痰飲與宿食等病理物質形成之后,充足的氣血才會與這些病理物質相互搏擊而形成滑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