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風暮雨 明朝末年的將領,有誓死不降清的,如李定國、鄭成功等;有降清后死心塌地效力的,如三順王和吳三桂等;有降清后出于各種原因反正的,如金聲桓、李成棟、姜瓖等;也有降清兩次的,如施瑯、郝尚久等。 其中,郝尚久絕對是個異類,兩次降清后,又兩次反正,堪稱明朝版“呂布”,最后陣亡于抗清戰場上。 郝尚久是河南人,原為李成棟部將,在部隊主帥高杰遇害后,跟隨李成棟降清,是制造“嘉定三屠”的元兇之一。 南明隆武帝遇難后,他的弟弟在廣州建立紹武政權,而桂王朱由榔則在肇慶建立永歷政權,兩個政權各派主力攻打對方。 李成棟利用南明內訌之機,帶領部隊南下,攻克潮州,惠州等地,奇襲廣州,滅掉紹武政權。 李成棟因內部分贓不均,沒有得到覬覦已久的兩廣總督一職,對清廷產生不滿,于永歷二年(公元1648年)在廣東宣布反正,郝尚久也隨之反正。 不久,潮州鎮總兵車任重擁兵自重,殺死永歷帝任命的惠潮巡道李光垣和潮州知府凌犀渠,李成棟大怒,立即令郝尚久帶兵前去討伐。 郝尚久精明能干,打著到福建支援鄭成功抗清的旗號,來到潮州城外,然后僅帶幾名親兵入城拜會車任重,說了很多久仰大名之類的客套話。 車任重放松了警惕,并在第二天出城回拜,郝尚久趁其不備,將他殺死,不費一兵一卒,輕易占領潮州。 李成棟聞訊大喜,上奏永歷帝,任命郝尚久為潮州鎮總兵,封新泰伯。 有意思的是,當時第一次降清后已隨李成棟反正的施瑯也在廣東,按說施瑯和郝尚久應當是友軍,但郝尚久不知為何竟然帶兵進攻施瑯,還殺死了他兩位堂弟,施瑯帶殘部前往福建,投奔鄭成功。 幾個月后,鄭成功帶領部隊到廣東征糧,來到潮州,希望郝尚久可以為自己提供軍糧,并一起抗清,但被郝尚久拒絕了。 鄭成功十分不滿,出兵攻打潮州,但看到因潮州防備森嚴難以攻打時,退兵而去,前往其他州縣征糧。 永歷四年,清廷派尚可喜、耿繼茂領軍進攻廣東,當時,李成棟已死,郝尚久降清,仍被任命為潮州鎮總兵。 幾個月后,鄭成功再次到廣東征糧,包圍潮州,兩軍大戰50余天,最終,清軍援兵趕到,鄭成功退兵而去。 與鄭成功發生齟齬,是郝尚久一生最失策的決定,并將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清廷對反復無常的郝尚久并不信任,之前迫于形勢不得不任用他,但隨著廣東局勢穩定,清廷授意平南王尚可喜伺機以南贛副將劉伯祿取代他。 郝尚久聞訊怒不可遏,正巧南明派人前來策反,郝尚久立即宣布反正,命令部下剪辮易服,自稱“復明將軍、新泰侯”,改用永歷年號,這一年是永歷七年。 名將李定國率領大軍進入廣東,連克多地,包圍肇慶,郝尚久大喜,在金山頂上"鑿井百余尺,可飲萬人",筑堅固堡壘,積粟儲械,準備與李定國配合,收復廣東。 遺憾的是,李定國肇慶之戰失利,聯絡鄭成功會攻廣州未果,只好退往廣西,攻打桂林等地。 李定國走后,廣東清軍壓力驟減,立即集中起10萬大軍圍攻潮州。 郝尚久向鄭成功求援,鄭成功雖然率部來到廣東,但因為之前的矛盾,并未支援潮州,只是到各地征糧。 郝尚久率領孤軍堅守一個月,始終沒有等來鄭成功的援軍,郝部將領王安邦失去守城信心,打開城門投降,放清軍入城。 郝尚久抵御不住,急忙指揮部屬退入金山寨。清兵大舉入城,郝尚久力弱勢孤,與其子堯一起投井殉難。 九月十一日夜,潮州城破,郝尚久退守金山,見大勢已去,與其子投井殉難。 清軍將領耿繼茂命撈上其父子遺體,戮尸泄憤,并縱兵屠城,"死者約十萬",史稱“潮州之屠”。 史書記載:“時有僧人海德和尚與揭陽義士鐘萬成把尸體集于西湖火化、埋葬,建普同塔”。 郝尚久和李成棟、金聲桓等人一樣,無論是降清還是反正,皆為一己私利,并無民族大義的考量,其品格與李定國等人有天壤之別! 但他們反正的行為,在客觀上支援了友軍作戰,打擊了清軍,為抗清貢獻了一份力,也可算作義舉。 參考資料:《潮州志·大事志》、《南明史》、《永歷實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