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頭條訊(文/記者 趙梅 圖/網絡)近日,從輪臺縣境內的奎玉克協海爾古城考古發掘現場傳來消息,目前,考古發掘工作正在呈現古城的發展脈絡,并揭示出它從聚落到城市的演變過程。 據了解,奎玉克協海爾古城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境內,該城址由城墻和城內高臺組成,城墻周長約900米,墻體殘存高度1米至2米不等。高臺區呈橢圓形,周長約340米,最高處距地表殘高6.5米。 此前,這座古城遺址曾被認為很可能是西域都護府治所的舊址。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還曾通過遙感、電磁和探地雷達等探測技術對這座古城遺址的外貌進行過“復原”。
201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該城址進行了主動性發掘,歷經三年的考古發掘及測年工作。目前,已明晰了該古城的發展脈絡,公元前750年(春秋早期),這里就已經出現人群活動,形成了早期的環壕聚落。公元前350年(戰國中期),聚落人群出現明顯分化,人們開始修筑城墻和護城河,公元前200至公元前150年(漢代初期),城市發展到頂峰后,開始衰落,公元前50年,城址被廢棄。 考古工作者還在該古城遺址高臺區發現早晚兩期遺存和明確的房址等遺跡,其中,在早期遺存中,發現了較多金屬煉渣和大范圍、長時間火燒痕跡,初步判斷可能和金屬冶煉存在關系。 據悉,奎玉克協海爾古城是迄今為止塔里木盆地北緣經科學發掘并有明確測年的年代最早城址,這座古城遺址的發掘,為天山南麓人群從早期聚落到城市的演變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并對研究天山南麓早期文明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
|
來自: 丘山三也君 > 《L:歷史/演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