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發現寶寶有打人的情況,一般家長都是加以訓斥,但是寶寶打人也是有原因的。 一、占有欲作怪 一般孩子打人都是因為別人拿了他的東西,由于寶寶不樂意分享所以也就產生了矛盾。所以這種情況下寶寶打人都是出于保護自己的物品而做出的過激行為。 對于這種情況,家長只需要正確的引導即可。 二、撒氣 有些寶寶會由于一些外界情況影響,讓自己有一些不安的感覺。于是寶寶只能通過打人的行為來發泄自己的心里的不安。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多關心寶寶,剔除讓孩子不安的因素。 三、模仿 孩子是一個天生的模仿家,所以他們會學習電視上又或者游戲里的動作。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并不會人為打人是不對的行為,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的心態。 但是家長不要放任孩子不管,應該明令禁止孩子接觸這類含有暴力因子的電視節目或者網絡游戲。 四、家庭的專制 我們總說孩子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沒錯,有些孩子有打人的行為真要拜那些“好老師”所賜,因為孩子不聽話、不懂事,我們有些急性子的家長就出現了所謂的棍棒教育。 而這種專制培養出來的寶寶大多數都是脾氣暴躁,還帶有攻擊性的。 另外一些家長雖然不會打孩子,但是會命令孩子,孩子一旦有了過激情緒,自然會出現打人、咬人的過激情緒咯。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多從自己身上找到,做到言傳身教,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 五、打是親昵的表現 這也就是所謂的“打是親”的表現,很多寶寶都會出現抓自己的媽媽,又或者咬自己的媽媽的行為,其實這是他們表達喜歡的表現。 很多媽媽都在能夠容忍的情況下,不會對寶寶進行嚴厲的制止,這反而讓孩子誤以為,這種表達親昵方式是正確的,從而讓寶寶打人的頻率更為頻繁。 所以寶媽們在發現這種情況下,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避免寶寶打人成習慣 六、缺乏關愛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事業心比較強,從而忽略了寶寶的心理變化。如果寶寶一直處于缺愛的狀態下,他們是一定會做出一些異于常人的舉動,來換取父母的關心。 這種環境下寶寶是相當脆弱的,這類家長也要把家庭工作之間分配均勻,給孩子多一點關愛。 齊麗娟有話說: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剛出生都是純潔無暇的,如果在后天的成長的過程中變得暗黑心理,那家長是有不可逃脫的責任。 只要家長可以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孩子才會健康茁壯的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