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國詩歌的巔峰,名家輩出,如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詩豪劉禹錫......其中,李賀被稱為“詩鬼”,概因他的詩想象力極為豐富,經(jīng)常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喻今。 實際上,在繽彩紛呈的唐詩花園里,有一種詩被稱為“鬼詩”或“靈異詩”,如成書于清朝康熙年間的《全唐詩》,一共收錄了詩作48900余首,其中就包括了數(shù)量極為可觀的“鬼詩”并單獨成卷。這些鬼詩,大約可分為兩類:一為托名為鬼神或古人的詩作,一為創(chuàng)作過程迷影重重且作者不詳?shù)脑娮鳌?/p> 唐朝是一個社會風(fēng)氣相對比較開放的時代,女人的社會地位較高,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流傳于后世的女強人,政客如武則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兒等,文人如李冶、薛濤、魚玄機等,一年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感十足。 然而,并非所有優(yōu)秀的女子都有幸在歷史上留名,以供后人欣賞和紀念,就如《全唐詩》中的“湘驛女子”,雖然留下了唯美的詩篇,卻被列入“鬼詩”之列,讓人不得其名、不見其面,留下的只有遺憾。 題玉泉溪: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弦。佳期不可再,風(fēng)雨杳如年。 這首詩最早記載于唐末人撰寫的神話志怪小說集《樹萱錄》,據(jù)書中記載:唐懿宗咸通年間,當(dāng)時擔(dān)任嶺南節(jié)度使鄭愚,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在湘中一帶游歷。有一天在驛站歇宿時,天色已經(jīng)暗了下來,就看見一個女子吟誦此詩,吟誦完之后轉(zhuǎn)眼間這個女子就消失了,但是這首詩卻得以流傳下來。 四百年后,南宋著名文學(xué)家胡仔在撰寫《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時把此詩列入“鬼詩”一類,同樣生活于南宋的文人魏慶之在編寫《詩人玉屑》時則把此詩列為“靈異”一類。到了清朝康熙年間編纂《全唐詩》時,編者同樣收錄了這首詩,但是刪去了《樹萱錄》記載的故事,將其作者署名為“湘驛女子”。 至此,唐朝無名氏女子變成了“湘驛女子”,一直流傳至今,其姓名不傳、生平不傳,詩的來歷也依然不傳,籠罩在若隱若現(xiàn)的迷霧里,成為歷史謎團。 最后,回到這首詩作本身,可謂是一首兼有浪漫主義和神秘主義的絕妙好詩,前兩句分別寫白天和夜晚的景色,用文字描繪出一幅唯美秋景,后兩句則抒發(fā)佳期不再、風(fēng)雨中度日如年的悲情,表達了生活的艱難和無盡的孤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