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蘇東坡,一生三位妻子,三人都姓王,這真是很奇怪——為什么?難道他只喜歡王姓女子。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她的結發妻姓王。 她的名字叫做王弗。王氏過世后,他的后兩任妻子分別為王潤之、王朝云。蘇東坡為什么叫東坡呢,都是源于白居易的一句“何處殷勤重回首,東坡桃李種新成”。這句詩的意思是,他曾經為了一個女人種了3萬棵雪松! 這個女子就是他的發妻王夫人。 蘇東坡的一生詩篇,最有名的有一篇叫做《江城子》。這首詞感人之深,堪稱“千古悼亡之首”: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何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料來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詞作于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當時蘇軾被貶在山東密州任知州。詞里說夢到一個女子,在窗邊梳妝,而蘇軾自己與她默然相對,淚流滿面。 這個女子就是王弗。正是在詞中所說的“千里孤墳”旁,蘇軾親手種下了三萬棵雪松,以此來紀念自己的亡妻,可見蘇軾與王弗的感情之深。 這首詞中最大的謎團在于,為什么自己的發妻,卻會“縱使相逢應不識”呢? 原來王夫人嫁給蘇軾的時候16歲,可是天不假壽,26歲就去世了。而蘇東坡寫下這首千古悼亡之詞,是10年后。王夫人在世的時候,蘇軾銳意進取,春風得意。蘇軾與蘇轍兄弟高中進士,名滿天下,被授官職,層層提拔。可自從王弗死去到蘇軾寫下《江城子》后的這十年,蘇軾卷入新舊黨爭,被王安石這一派排擠,后又被司馬光這一派排擠。最后只落得塵滿面,鬢如霜。恐怕即便站在妻子面前,妻子也不認識自己了吧。 《江城子》寫成后的第四年,“烏臺詩案”爆發,東坡鋃鐺入獄。縱然是在最落魄的十多年,蘇東坡還是有人陪伴的。那就是妻子王閏之,而這個王氏是王弗的表妹,這是一個極賢淑的女子。可以說,蘇大學士對王弗和王閏之的情感是相通的。也就是說,這姊妹二人,都是蘇東坡一生的至愛。 蘇東坡人生第三個女子,也是他的詩文知己——王朝云。王朝云,12歲來到蘇府,是東坡的貼身侍女。發妻離世后,蘇東坡在她身上找到了王弗的情態,給她賜名王朝云。到這時,王弗已經去世多年,東坡仍然念念不忘。那么王弗到底為什么有這么大的魅力呢? 王弗的父親是四川的一個鄉貢士,而且家境富裕,可謂千金小姐。然而所不同的是,這個千金小姐不僅文采過人,而且甘于清貧,忠于感情。 蘇軾自己就在文章里記載過,說有一次自己夜里讀書的時候,被旁邊“紅袖添香伴讀書”的王弗指出了一個錯誤。要知道,蘇東坡可是蘇大學士!要指出他的錯誤,那該很有學問吧。不僅如此,王弗或許是唯一一個帶有姐姐性質的妻子,可以說,蘇東坡正是王弗這個妻姐一手培養起來的。 這也是為什么蘇東坡在收了十年顛沛之后,會寫一首《江城子》。看似無限懷念故妻,其實內心深處,卻在發妻墳前撒了一番嬌。或許只有在這里,大學士蘇東坡,才能夠得到些許慰藉。王弗死后,被送回四川故鄉與蘇軾的母親程氏安葬在一起的。而王弗,也是唯一一個回鄉安葬的妻子。 而她的婆婆程氏正是宋代最著名的賢惠女人,一生培養了三個進士。程氏陪伴了蘇洵,生下和教育了蘇軾和蘇轍。她對蘇軾的教育甚至進入了正史:《宋史·蘇軾傳》記載“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范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 或許也因為王氏和蘇軾最敬愛的母親程氏頗有幾分相似之處!才上蘇軾如此情深吧!其實,王閏之又何嘗不是如此;王朝云何嘗不是如此。所以說,蘇東坡是無限幸運的!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在蘇東坡的三個王姓妻子中。蘇東坡的情感仍然是有些不同的。 對于王弗,那是一種精神上或者說心靈深處的依靠;而王閏之呢,殫精竭慮,陪伴了蘇軾最辛苦的年歲,是蘇東坡生活上的依賴;而王朝云,因為與蘇東坡志趣相投,可謂情感上的依戀。 所以很多人都說,蘇東坡最鐘愛的,其實是王朝云;也有很多人為王閏之鳴不平。然而,王閏之并不蘇軾的知音。烏臺詩案案發,王閏之因為害怕,把家中蘇軾的詩稿付之一炬。可見,在王閏之眼中,蘇東坡只是一個丈夫,而非一個才子和正義之官員。而王朝云,則是真正的知音。且頗具藝術才情!而且老夫少妻,只能喟嘆,即便圣賢如蘇東坡,畢竟還是常人,有常人的情欲。而這個蘇東坡也才顯得更加真實、可愛。 值得一提的是,王朝云可謂是蘇東坡親手打造出的佳人。12歲的王朝云入府后,蘇軾教她讀書寫字,教她音樂舞蹈,教她詩詞歌賦。蘇軾對朝云的憐愛、朝云對蘇軾的崇拜,是這段戀情尤為特殊的地方。這種兩個人的世界,也是很值得玩味的。 據宋代費袞的《梁溪漫志》記載,蘇軾受了氣回來,王朝云就以詼諧的方式打趣道:“相公這里頭啊,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軾聽了放聲大笑。后來蘇軾在朝云墓址所在的惠州西湖曾為了紀念朝云建過一個六如亭,亭子上對聯云: 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其實,愛都是相互的,王朝云對蘇軾感情,也可謂令人敬佩。當年蘇軾被貶官到海南,甚至根本不敢奢望活著回到中原,于是遣散了一干家眷。可是王朝云卻執意要跟著蘇東坡去“天涯海角”,死也不肯離去。然而,從海南遷居惠州不久,朝云就病死了。 蘇軾一生都很崇拜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他早年曾羨慕地做詩說“我甚似樂天,但無素與蠻。”樊素和小蠻就是那個擁有“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唐代名姬。相比較而言,蘇軾是曠達而真實的,白居易則顯得刻薄,偏狹。我說的是在蘇東坡面前。 因為蘇東坡一生所愛王氏,都是發自肺腑,而且是歸于生活和平淡;而白居易呢,則是風流雅好,雖自詡修道,卻占盡嬌妻美妾;最為人所不能忍受的是,當年一首詩逼死關盼盼,可謂刻薄之至。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蘇東坡已經超過白居易甚多。蘇東坡的王氏,也超出白居易的樊素小蠻甚多,蘇東坡自言:“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就是說我所鐘愛的女子不像樊素和小蠻一樣最終離開了白樂天,她會跟著我海角天涯。 這首詩名就叫:《朝云》。 王弗是愛的信仰,王閏之是生活的溫暖,王朝云是心靈的依戀! 一生得遇王氏,又何足憾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