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時候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之下,中國自古以來就以禮儀之邦著稱世界,禮儀之道直到今天我們還在遵循和學習,那么今天就來說一個禮儀:跪拜禮,有句俗語是這么說的:拜三不拜四,拜四定出事。中華禮節繁多而復雜,大到君臣,小到父子,都有極為嚴格的禮儀要求,跪拜磕頭不僅僅講究禮儀形式還要講究數量,磕三個頭是敬重,但磕四個頭就是不禮貌了。 在了解跪拜禮之前,我們要來了解一下跪拜的起源,為什么會有跪拜這一種習俗呢,這跟古時候人們的起居方式有很大關系。那時候沒有凳子桌子等等,人們日常休息或者吃飯團聚都是坐在席上的。正常跪坐的時候,雙手要放在腿上,然后臀部坐腳后跟上,這樣才算正常的坐姿。這樣人與人都是平高的,行一些禮儀就身體稍微前傾,雙手放在地上就可以了。后來椅子和凳子的出現,人們的起居發生了變化,但是跪拜禮并沒有變化,這一點是因為自古君王都是封建階級統治。 君王與臣民有等級之分,往往皇帝高高在上,臣民在下行跪拜禮,于是乎它作為一種階級統治的禮節被廣泛推廣。在民間晚輩對長輩行跪拜禮也是如此,但并沒有像君王那么高,只是坐在椅子上就可以了。長期的生活習慣讓跪拜禮就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禮節也更加繁多復雜,這其中就有了“拜三不拜四”的說法。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節日,除夕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過一個祥和的春節。說到春節就不得不說到這些跪拜之禮,有句俗話總結得很好,叫:神三鬼四人一個。古時候過年,吃年夜飯之前都要先祭拜祖宗,上了香燒了紙擺好了祭品,然后就行三個跪拜之禮,說白了就是磕三個頭,這是對祖先的敬重和緬懷。 “拜三不拜四”其中的拜三就是對人神的一種禮節要求,對逝去的人行三拜之禮就可以了,然后“拜四”肯定就是對鬼神的祭拜了,千萬不能對人磕四個頭,這是對人的不敬。大家都知道“四”諧音“死”,在日常生活中這個數字也被認為是一個非常不吉利的數字,在禮節上更是如此,所以說不管是給人拜年還是說祭奠祖先都不能磕四個頭。由此看來,跪拜的禮儀確實有很多細節值得注意,磕頭也不是亂磕。 過去的農村人,出門拜見貴人都要選個日子。最好的日子就是農歷初三。最忌諱就是初四。而在春節晚輩給長輩行禮也是三個。上墳祭祖以及悼念亡者都是三拜。 為什么選擇初三拜見貴人,因為“三”這個數字包含了“天、地、人三才全”的意思。通常拜見貴人大多數都是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拜見貴人或者是恩人,是因為幫了自己大忙,為了答謝,帶著禮物來拜見,其意為恩人在自己心中地位如同天地。第二種情況,拜見貴人是求其辦事。選擇初三除了對貴人尊敬以外,希望見貴能夠成功。并預祝自己所求之事能夠占據天勢、地利、人和三全。春節給長輩人拜年和上壽三拜的意思是,愿老人長壽如同天地。上墳祭祖三拜意思是愿先輩與天地同存。 為什么不拜四?“四”和“死”是同音字。其實“四”這個數字,不但是在農村,就是在各個行業,大多都不愿用。僅有少數人用同音樂符號“四”的讀音“發”。因此,初四拜見貴人,不吉利。上壽四拜更是不吉。 拜四要出事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三拜這個多年流傳下來的習俗已經成了禮儀。如果選擇初四拜見貴人,貴人會認為這樣的人不懂禮儀。而不懂禮儀之人,也是沒有教養,一個沒有教養之人能做什么大事呢?因此貴人也不會幫助這類人。如果給老人拜年以及給老人上壽,叩四個頭,有些氣性大的老人,也許真的能被氣出點病來。因為明明三拜就可以,偏偏四拜豈不是故意拜“死”嗎?至于上墳祭祖四拜也沒人生氣,愿意四拜也沒人反對。不過這么固執己見,又不把傳統禮儀放在眼里的人,對社會也不會尊重,不尊重社會,就注定被拋棄@孟凡說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