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明朝萬歷年間,明神宗懶政,后來干脆不上朝了。 皇帝都這樣,各級官吏可想而知。于是,不但國家政務幾乎停擺,地方上尤其橫征暴斂,各種花樣翻新的稅收名目,壓迫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有一個叫洪應明的人,年輕時也曾熱血澎湃,想求取個功名,為國為民做點事。后來眼見朝廷腐敗成這樣,自己又處處碰壁,也就心灰意懶了。幾年后,干脆跑到了秦淮河邊,關起門來開始著書立說。 于是,就有了這本被后人奉為“處世奇書”的《菜根譚》。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本書是如何剖析人性的。
說出十句話,九句話都說中了,人們也不一定覺得你多牛叉,但只要有一句話沒說中,就會被人批評指責;用計謀十次,九次都成功了,人們也不一定認為你有功勞,但只要有一次沒成功,就會被人非議詆毀。 與其說這是真實的社會,不如說這是真實的人性。 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寧可選擇沉默,也不會急躁;寧可讓人覺得傻,也不會自作聰明。
妓女到了晚年,選擇嫁人從良,好好過日子,從前的放蕩并不會妨礙她后來的生活;可是一個堅守貞節的婦女,到了晚年沒把持住,半輩子的堅持就都付之東流了。 是不是覺得不公平?但這就是現實。 因此,無論任何事情,有沒有一個好的開始,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會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官宦人家的子弟,往往沒有貧寒人家的子弟,更能堅守自己的節操,做事盡職盡責;高高在上的達官顯貴,往往不如山野村夫,做起事來更合乎情理,更有獨到的見解。 這或許就是現如今,專家的“專”字前面,會多一塊石頭的原因。 只因為這些人,大多已經被奢侈虛華的生活,迷失了心智,反而不像貧寒子弟、山野村夫,因為日子平淡恬靜,更容易保全自己的天性。
淡薄名利的人,一定會被熱心名利的人所懷疑;自我約束很強的人,大多會被肆無忌憚的人所猜忌。 人性自私的一面,就是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與自己不一樣,一定是另有所圖。 所以,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固然要堅守自己的品行,但也一定要記住,不要鋒芒太露。
世態的冷暖,富貴人家比起窮人家,要有更深刻的體會;人性的嫉妒,親人比起不相關的人,會表現得更加明顯。 面對這樣的場景,我們該怎么辦呢? 恐怕除了先冷靜下來,讓自己變得心平氣和,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那些臉色陰沉、沉默寡言的人,遇到了一定要切記,不要向他坦露自己的內心;那些一臉傲氣、自以為是的人,見到了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以防止禍從口出。 人與人交往中,這是一條鐵律。 前者明顯是一個很有城府的人,自己不知天高地厚撞上去,極有可能會被利用;后者明顯是自尊心極強的人,最怕的就是別人提意見,多嘴不就是讓自己招嫉恨嗎? 看完這6副對聯,是不是有一種剝皮見骨的深刻? 這就是《菜根譚》。 一本趣味橫生的語錄,一本整頓心靈的隨筆,一本近乎親人的訓誡。 如春風桃李間的朗月,如夏日細雨后的遠山。 閑暇之余,隨手拿起來,翻看一兩句,繼而合上書,細細去琢磨: 內心便有一種豁然后的通透。 確是一番難得的讀書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