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儒家經典,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言辭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滲透著萬物一體的世界觀。 《菜根譚》開出的處世之方偏重心態和人事,悟虛妄真實之理,指出貧富、尊卑、窮達因為心念使善惡、禍福相互轉換,告誡世人及時轉念,戒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后內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閱歷和境界。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色欲火熾,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名利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蠟。故人常憂死慮病,亦可消幻業而長道心。 這段話譯成現代漢語,其意思是,當性欲像烈火一般燃燒起來時,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情形,那性欲的烈火就會立刻變成一堆冷灰;當功名利祿像蜂蜜一般甘美時,只要想一想觸犯刑律而走向死地的情景,那名位財富就會像嚼蠟一般毫無味道。所以一個人要經常想到疾病和死亡,這樣也可以消除些罪惡而增長一些進德修業之心。 人性深不可測,但只要觸及生命本質,所有的情緒都會變得索然無味,可見一切美好和欲望在生命面前都是一文不值。 可是,很多時候,并不能一下子感受到生命的消耗,于是就會對美好的事情窮追不舍,而一旦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帶給自己的喜悅形成依賴,也就忘了生命的承載能力,這就是人的悲哀之處。 病時羨慕健康時的快樂,被羈押時向往自由時的喜悅,這都是人性的本原,只是失去時再也回不來,便是人性的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