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很多人對于心理學家/心理咨詢師有一種成見,認為“既然你是搞心理的,那你就肯定不會有心理相關的問題”,并進而將其延伸到生活中與心理學相關的方方面面,似乎只有這方方面面都做好了,你才是個合格的心理學家/心理咨詢師,心理學才真正有用。 比如這個問題,為什么心理學家也會管理不好自己的婚姻?就隱藏著這樣一個前提:既然你是心理學家,那就肯定能把自己的婚姻經營好。 但實際上,這種邏輯關系并不絕對成立。 首先,心理學家是具備很多心理學知識,同時也懂得如何處理心理問題,但咨詢想要有效果,必須處于嚴格的設置之下。 心理咨詢是一種關系驅動的治療,來訪者與咨詢師之間既親近,又保持一定距離,同時沒有任何情感糾葛的關系是治療有效果的前提與保證。 而一個咨詢師與TA的伴侶之間的親密關系,決定了咨詢師或心理學家無法以一個治療者的姿態出現并發揮功能。他自己會被情緒深深地卷入,無法再保持中立與節制,無法再做到無條件的積極關注,而他的伴侶也不可能將他當作咨詢師來對待。 其次,心理學家/心理咨詢師不是一天練成的,想要做好這一行,非常需要對于生活的深刻體會,在這些體會、探索、思辨中,我們才會獲得長足的進步。 有時候,是在親子、婚姻、友誼關系上的挫折與痛苦,才讓我們有了那些刻骨銘心的體會,甚至可以說,是它們造就了我們。 所以,如果一個心理學家/心理咨詢師的婚姻出現問題,請不要對此大驚小怪或報以白眼不屑,我們也是兼具理性與感性的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愛與怕,堅強與軟弱。 我們的人生一樣要從失敗與痛苦中吸取教訓,才能慢慢成長、圓融。這世界上沒有不走彎路的坦途。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咨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系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復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詢,咨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志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