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街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少裝修豪華的茶葉店,店鋪非常冷清,幾乎沒什么人光顧,但是開了很久,周圍的商家都換好幾輪了,只有那家茶葉店從來沒換過。 這開茶葉店沒有人流量,到底是怎么賺錢的?接下來筆者就給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先說說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茶店是否如以往一樣熱鬧喧囂? 現在80、90后成為大眾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他們對于消費的品質化、個性化有追求,從現在勢頭正旺的新興茶飲來講,在年輕化方面,傳統茶葉店無論是門店裝修還是產品,都是無法與之相較。 就如產品來說,傳統茶店的餅茶、沱茶、磚茶等茶餅形態、棉紙包裝與當前年輕一代崇尚的簡約個性理念不相符,且傳統茶文化在他們看來有一定歷史厚重感,認為茶是年長一輩才會選擇飲用的產品,使得現在的傳統茶店幾乎看不見年輕人進店。當然,門店裝修、營銷策略等也是吸引主力消費人群的因素。每個地區都有其消費習慣及地域特色,如果在極具民族特色的西雙版納,開一家茶葉店,可想而知其進店人數能有多少。那么傳統茶店受到沖擊,它真的就此沒落了嗎?真正的營銷渠道又在哪里?現在有很多茶葉店,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是單位團購批發。每一家茶葉店背后都有少則一兩家,多則十多家的大單位在支持。大單位常年的禮品用茶、招待用茶、會議用茶、福利用茶等,需求量很大,足夠一家茶葉店賺得盆滿缽滿了,另外,還有一些較大的茶葉店會供應酒店和茶樓。不管是利潤高的產品還是利潤低的產品,通過團購都能夠讓店鋪每個月帶來不少訂單。而團購的客戶大多都是老客,在通信發達的時代,僅需通過電話或者微信下單,根本不需要親自進店。中國人最講究逢年過節送茶禮。有禮品茶需求的顧客一般都是選擇價格較高,包裝大氣的茶葉,而這類茶葉利潤空間也相對較大。這類型的顧客進茶葉店帶有很強目的性,一般就是找到想要的茶類,看看茶葉包裝、價格是否合適,就拿貨走人,不會多做停留。每年光通過節假日對禮品茶的銷售,茶葉店還是有利潤可圖,能夠維持日常開銷,自然茶店就能繼續開下去。大家都知道,現在僅依靠線下單一營銷渠道是不太實在的,很多茶商都開始利用電商平臺。不論在某寶、某東、微信群,或是某團做團購品鑒活動,通過各種網絡平臺銷售茶葉,每天只需要守著電腦,來單了就發貨。線上商城與線下茶葉店同時運行,因此店里沒人不代表沒有生意。茶葉因其產品的特殊性,消耗起來相對較慢,因此顧客進店購買次數不如普通消費品。但進店的人流量大小并不能代表生意的好壞,現在的傳統茶店依靠多方渠道來進行營銷,因而能在新茶飲的沖擊下生存下去。茶葉因其產品的特殊性,消耗起來相對較慢,因此顧客進店購買次數不如普通消費品。但進店的人流量大小并不能代表生意的好壞,現在的傳統茶店依靠多方渠道來進行營銷,因而能在新茶飲的沖擊下生存下去。(本文系說茶網原創文章,作者:小陳、說茶網思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