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不在村里住,為什么還要不停地在村里建新房? 導讀:鄉村老家的房子一天天新起來、別致起來,但村里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常年住得很少,甚至一年僅住一次,可為什么有那么多人、花那么多錢要在鄉村老家蓋新房?這是怎么回事?農村變了,一條條馬路延伸到了村中的每一戶人家,一幢幢新奇別致的房子鱗次櫛比的聳立在青山綠水之間,在各種農作物及房前屋后樹木花草的掩映下,自是美侖美奐、各具特色。只是當你觀賞這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時,又似乎在哪里少了些什么。究竟少了些啥,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這些特美特漂亮的小樓邊,有許多沒有雞鳴鴨戲水的場景,更沒有聽到汪汪的狗吠,甚至這些房子的大門常年都沒有打開過。這些房子好象只是用來裝飾這美麗鄉村,把這山水襯托得更和諧一些而已,并不是用來居家過日子的。 農村的家是休息的地方 當到了年關,這些新奇別致的樓房,大門便敞開了,房前地坪上還有一輛、二輛或數輛轎車停著,來往的客人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便一戶戶多了起來,晚上這些房子里也是燈火通明,觥籌交錯、談笑風生,把個村前莊后弄得熱鬧非凡。只有到了這個節令,才感覺到城市和鄉村是相通的,城市和鄉村是一體的。不用問,蓋在這鄉村老家的每一棟房子的主人都會回家過年來,這守護了一年的美麗樓房,才能真實發揮出一次應有的本領,才能真正派上一次應有的用場。這些房子就好象是專為這新年準備的,一到年關,這些房子才會變得生機勃勃,才可以好好地神奇一回。很多青壯年都去城市里打拼,一個人在鋼筋混凝土的建筑物中漂泊。平日里辛苦的勞動,是個人總會累的,城市里的住所不過是睡覺的地方,節假日里還是要回家休息休息,緩解一下疲憊的心情。回到農村的家,看看山水,看看鄉親,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只有在這里緊繃的心才能放松下來,感受到家的溫暖。 這些房子的主人究竟是干嘛的呢?既然在鄉下農村蓋一棟房子,為啥一年才來打理照顧一回?想當然,既在農村蓋房,就應該是農民。是的,的確大部分是農民蓋的。這些農民卻大多奔波在各個城市,干著各式各樣的工作,而且拖兒帶口,做著農民工,拿著雖不及城市居民、但遠高于種地農民的工資。在外打拼得好壞,干沒干出成績,聳立在鄉鄰間的美麗樓房便會站出來給他們做一個見證。 只是這些房子也并不全是農民蓋的,有好些房子的主人早已擁有了城市戶口,在城市里工作,在城市擁有一套或數套房,甚或有許多的產業。但這些不是農民的人又咋會在農村蓋房呢?其實說起來,這些房子還是農民蓋的。因為這些房子的主人曾經就出生在這里,他們曾經也叫農民。他們的父母是農民,他們的父母或兄弟姐妹還是這里的農民。只是房子的主人根在這里,情在這里,于是還要在這里蓋一棟房子罷了。聳立在這里的房子告訴你:主人出息了,主人忘不了這里,主人了不起! 我有個親戚,工作干得風生水起,除了爹娘是農村戶口,一家人都是城里人,在幾個城市好象都買有房,爹娘以前一直住在村里,娘幾年前去世了,住在老家的老爸雖戀著老家,畢竟年紀大了,拗不過兒女,老伴死后,也就隨兒子進城了。雖進城了,但過年過節,或親戚有事,總是往村里跑。于是我這位親戚在今年,也在老家蓋了一棟新房子。 蓋這棟新房子,我這親戚是全包出去的,可能因為忙,也沒多回來。只有他的老頭子時不時回來左看看,右看看,并不時會請匠人吃頓飯。直到房子落成之后好久,這位親戚才回來住了一晚。剛好在那天,我碰到了他。于是我們之間寒暄了一陣,相互扯了些話,終扯到他新蓋的這棟房子上。我問他,你家在外面有房子,平日里很少回老家來住,干嗎非要花冤枉錢蓋一個新房?即使偶爾要回來,你姐姐妹妹在村上都蓋有新房子,在姐妹家住一下也不錯啊。以后真想回家養老來,再蓋房也不遲啊? 他說,老家蓋個房子,就是一個根,不管在哪里混,混得好壞,根總是在這個村子里。老爸還健在,現在蓋這個房子雖欠點帳,但圓了老爸的夢,也算是盡了孝。老爸總叨念村上這房好那房漂亮的,現在蓋個房讓老爸高興高興,興許老頭子還會多活幾年。再我們這輩人,都吃著這里的苞米土豆長大,等自己老了,還是想回來的。現在搞好了,以后回來,就不想事了。 他這番話,大部分我想應是他的真實想法。但到時會不會真的回老家住還不一定,但圓他老爸一個夢是絕對真實的。在農村的房子,其實在很多從農村走出去的人心中,恐怕是享有著無以比擬的崇高地位,那怕每年只能回來住上一次,但在這老家的土地上,房子是非蓋不可的。這房子不僅代表對家的情結和眷念,更有臉面、榮耀與地位。 無論在哪里謀生,無論離老家多遠,無論在外面干得好壞,老家的房子就是自己永遠的牽掛,永遠的歸宿。榮歸故里,告老還鄉可能融入了很多人的骨子里。老家的房子在,根就還在。老家的房子越好,便越有成就感。老家的房子不僅是根,還是一條退路;老家的房子不僅是情,還是一種寄托。 老家有房在,總就會回來得勤些,回來得勤些,老家的親情、鄰里之情總會維系得好些。下一輩可能會徹底忘了鄉下,但我們這一輩從小就已和鄉村聯系在一起,鄉村的山水、鄉村的一草一木都已融到血液里面去了。盡管如今天天在城里上班,天天過著城里人的生活,總覺著自己還是個農村人。兒時的每一幕,鄉村的每一處都是忘不掉的,自己沒時間與精力去守護,就讓我修一棟美侖美奐的新房子來守護吧!只要老家有房子在,隔三差五的就會回去看看,家或許就完整些,親情就會濃些,遺憾自然就會少些。 農村的家是親情的維系 房子在,總有一個兄弟姐妹團聚的地方,一起喝酒聊天,看看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聊起來街道上那戶人家當人發生過什么事,也許有個別兄弟高談闊論,講著未來幾年的大好前景。可能講著講著就開始吹上去了,被罵著你咋不上天還在那嘿嘿得樂。如果換一個高雅豪華的地方,再怎么也找不到這份心情。 生命從這里開始,終將在這里結束,不論身在何方,心中還是會牽掛老家的房子。其實心底想的念的不是房子,而是這個家所聯系的記憶,記憶中的人,記憶中的事。一棟棟新房子里將承載新的記憶。如果沒有房子,那份記憶就真的斷了。 落葉歸根,農村的家是最后的歸宿 老家的房子在,在外打拼再怎么累也不怕,因為心里知道,年老后,真能回到農村養老的話,養些雞、種些菜、去鄉村小道上遛遛狗、去河邊釣釣魚,邀幾個老人一起喝點小酒、打點小牌,也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應該是一種很有情趣的生活。在那里,沒有城市里那么多的套路,沒有那樣疲憊的心情,你可以慢下來,看著院子里燕子筑巢,外面天氣不錯,出去走走,看到太陽從山頭落下,小狗會跟著你一起回家。 這些蓋在鄉村的房子,她不僅是一個住所,她更是一個真正的家。一家老小,兄弟姐妹,不管平時離得多遠,不管平時多么忙碌,但只要一到年關,一到春節,大家都會奔到老家的房子里來,來享受這個真正的家。老家的房子便盡情地讓一大家子享用,等這個春節過完,大家各奔東西后,老家的房子又開始默默地守護、默默地守望。 于是,處在鄉村的老家房子只有變得新起來,變得漂亮起來。來承載這個時代給她的責任與擔當。 農村一怪象:80、90后紛紛農村蓋房子卻不住,為啥?答案讓人心酸 在農村像這種情況實在是太多見了,幾乎每個村子中都有這樣的情況,由于常年在外打工,房子蓋得有高大又寬敞,但是由于在家居住的時間只有過年期間那么幾天,所以房子幾乎是全年空置狀態。由于磚瓦、水泥等蓋房所需的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人工費也在不斷增加,蓋一座房子的成本并不低。那么農民為何不在家居住,卻要還要花費幾十萬在農村蓋房呢?答案來了! 原因一,葉落歸根的想法。 在農村大多數人都有葉落歸根的想法,雖然現在年輕時為了生活在外奔波,但是當老了以后,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家鄉。現在雖然不在家居住,但是現在卻是最有能力蓋房子的時候,如果現在有能力時沒有將自己將來要養老的地方蓋好,那么等歲數大了以后便沒有能力再蓋房子,所以人們便將養老計劃前置,早早的在農村將房子蓋好。 原因二,攀比心在作祟。 隨著農村人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農村人的攀比心也越來越強。很多年輕人在進城以后本打算留在城市中,但是家里的老人卻時常嘮叨要在農村蓋新房,因為左鄰右舍都蓋起來樓房,只有自己家中還是小瓦房,感覺在村子里沒有立足之地,所以很多年輕人之所以會選擇在農村花幾十萬蓋一座新房子,多是無奈之舉。 原因三,城市里的房子買不起。 很多農村人在城市里生活的時間久了以后,便會被城市中優美的居住環境,方便的交通等條件所吸引,但雖然有一顆想永遠留在城市生活的心,但是兜里的資金卻不允許自己這樣做。現在一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每平都幾乎上萬元,農民工進城后的工資并不高,可能奮斗半輩子,連房子的首付都付不起,但是人終歸要有個地方來居住,城市里的房子買不起,只能在農村蓋房子。 以上便是農村80、90后的人花幾十萬在農村蓋房卻不居住的原因,不管是因為哪個原因選擇在農村蓋房,都是農民的無奈之舉。大家對于“農村一怪象:80、90后紛紛農村蓋房子卻不住,為啥?答案讓人心酸”。 圖文來自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