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歲月是一條河,那我們短短幾十年的人生,就是這河流中的一粒細微的泥沙——或泥或沙,或溶解或前行,都將很快地沉積下來,長眠于河底消失得無影無蹤,被世人所忘記。 仰望星空,方知宇宙的煙波浩渺;俯視山川,才曉自然的美麗富饒;翻閱經典,始通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們站在歷史的海岸能依稀看到:劉沛公明修暗渡,唱大風曲;李謫仙舉杯暢飲,嘆蜀道難;文天祥視死如歸,奏正氣歌;毛澤東揮斥方遒,建新中國……他們是歲月長河中的弄潮兒,或成其蓋世偉業,或成其千古文章,人生波瀾壯闊,功名彪炳千秋,何其壯哉! 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多少次的更新換代,數不盡的前仆后繼,道不完的生老病死,歲月的長河大都沒有泛出任何漣漪,仍然是月缺月圓,春夏秋冬! 我們縱然壯麗的人生也不過是一顆流星——轉瞬即逝。 遙想當年,曾壯志凌云,幻想滿天;欲運籌帷幄,一掃狼煙;想激揚文字,指點江山…… 到如今,半世經風沐雨走來,停腳歇息,整理行囊,卻空空如也。 曾經的愛恨情仇,曾經的悲歡離合,曾經的花發滿枝,曾經的凄風冷月,早已被瑣碎的事務,生活的世俗,奔波的忙碌,編織成了一縷清風飄然而逝…… 對鏡自憐而自嘆:“靜反思,轉瞬三十年,曾一片丹心膏油繼晷而今無欲無求知足常樂;省吾身,黑發變霜鬢,昔少年壯志熱情澎湃而今隨波逐流老態龍鐘。” 仔細地檢索,歲月留給自己沒有多少值得記錄的內容,生命的河流中找不出幾顆閃光的石子,歲月賞賜給我的不過是辛勤勞作的“年輪”和熬出滿頭的“成熟”—— 曾為“文學青年”寫詩填詞,涂鴉文章。學寫作、背格律,積累生活,四處投稿…… 曾為“書法名人”研墨臨池,拜師求藝。習法帖、記秘訣,真草隸篆,兼收并蓄…… 曾為“語文名師”孜孜不倦,讀備講練。作習題、尋規律,系統知識,復習應考…… 曾為“評職晉級”日以繼夜,撰寫論文。擬提綱、組材料,錘煉語言,審時度勢…… 曾為“平穩工作”安上撫下,率先垂范。站前沿、當骨干,自立自強,任勞任怨…… 曾經的付出形成了積淀,曾經的坎坷豐富了經驗,曾經的寂寞開拓了內涵,曾經的尷尬變為了歷練,曾經的生死成就了超然,曾經的美麗化作了云煙。 所有的“曾經”拼成了人生畫卷!將隨時間的流逝而飄然,渺然。 這就是自己的生命之旅,平淡中的追求,追求中的平淡,無名、無利、無功勞,無怨無悔!多少人都是這樣走在歲月的長河里而平平庸庸。 人生是就是平淡的,甚至是悄無聲息的。 參透了人世的禪機,不怨天;悟出了生活的真諦,不尤人;知道了自己的責任,不懈怠;一切都通達了。 咀嚼了事態的冷暖,感懷了歲月的無情,便少了幾分幼稚,多了幾分成熟;少了幾分浮躁,多了幾分理智;少了幾分盲目,多了幾分思考…… 不再去費力拓展生命的寬度,只需要精心修養生命的長度;讓所謂的夢想羽化升空,低下頭來面對現實;讓褪色的感情隨風飄去,珍惜當下的恩怨親情。 不理會職位的高下,認真做好案頭工作;不計較薪水的多寡,盡情享用粗茶淡飯;不在乎房子的大小,只需七尺之寬足矣…… 明白了社會,明白了人生,也明白了自己。 在歲月的河流中游走,所需要的是坦蕩的襟懷,扎實的作風,平和的心態,靜靜地走過屬于自己的那一段旅程,欣賞著兩岸旖旎的風景,所有的人都將殊途同歸——湮沒在這歲月的長河之中。 河流卻依然照著自己的方向奔騰不息,永遠,永遠…… - 作者 - 馬永欽,中學高級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市管優秀專家。曾發表教研論文146篇。業余喜歡寫作,散文曾獲全國詩文書畫邀請賽一等獎、河北省散文大賽優秀獎,衡水市文學大獎賽優秀獎,衡水市“家風故事”征文優秀獎。散文、隨筆、故事散見于多家網媒,并在《衡水日報》《作文周刊》《雜文月刊》發表40余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