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最重要的舞臺,教學的精致最終必須落實在課堂的精致上。平日,教師們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是如何讓課堂精致,如何讓課堂高效。課改檢查組每到一校,教師們詢問最多的是教學方法,而且是如何盡快改變現有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精致方法。在聽了檢查組推薦的幾種課堂教學模式后,教師們喜出望外,紛紛索要材料,并記下聯系方式。 我們被教師的敬業精神、迫切改革的熱情所感動,不計工作繁忙,犧牲休息時間,投入到了教學模式的收集、整理和編輯工作中,希望能早日成書,以幫助一線教師解決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改革之急。編輯過程中,我們考慮最多的是力爭完善和實用。 怎樣完善,怎樣實用?首先面向所有學段、所有學科和所有教師。讓不同學科的教師,都能從書中找到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學模式。使之學有樣板,做有流程,也減少他們的翻檢之勞。在提供的模式中,分為通用模式和各學科子模式。通用模式,是說這些模式或文理科通用,或文科通用,或理科通用,或某兩門學科通用;有的模式不分課型,不分體裁,不限內容。各學科子模式,是針對不同學科特點而列舉的模式,供某一學科使用。但只要靈活變通,又可為另一學科使用。其次為了實用,對一看就懂的大部分模式只保留其流程,對模式術語的解釋、該模式的理論依據和操作說明則省去。有的模式流程不同,而名稱相同,為了區別,模式名稱稍有改動。再次,在體例上分為兩編。第一編為模式篇。盡量列舉眼下我們能見到的具有課堂教學流程性的、發展學生主體性的模式,以供教師選用。第二編為模式教案示例篇。書中選用了模式教案29篇,以此作為樣本,供大家參考。看看模式是怎樣貫穿在教案中,怎樣具體展開的,怎樣和內容相結合的,以期寫出更好的教案或學案。 遺憾的是時間有限,只能忙中抽閑,將手中模式和教案進行整理;二是眼界有限,材料有限,不能舉盡一線教師和專家們先進的教學模式。更加遺憾的是,有的模式沒有保留創立者。書中的模式是我們二十多年來的摘抄積累,當時不知有今,只是為了自己使用而已。就像會唱紅歌,但沒有意識記下詞曲作者一樣。有的模式是輾轉流傳,且經改造,更無從知道創立者。只有近年來的模式保留了創立者,但也不能保證全部正確。不管怎樣,我們要向教學模式的創立者、傳播者們表示感謝,是他們一花引來萬花香,催生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春天。 搞課改需要用一種教學模式來切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運用主體課堂教學模式。本書列舉了400多個教學模式,這些模式本質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正因為此,書名定為“主體課堂教學模式”。 本書在編寫中參考和吸收了報刊雜志上發表的有關資料及論著(恕不一一注明出處),在此對作者一并表示謝憂。 由于水平所限,書中缺點錯誤難免,敬請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編者 2020年7月 請看下頁《主體課堂教學模式》(二)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