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療汗骨蒸。 性味歸經:紫河車味甘、咸,性溫。 歸心、肺、腎三經。 中藥紫河車有什么功效? 愛問知識人 中藥紫河車功效如下:紫河車有大補元氣,壯補元陽,益精補血,安 神定志,退骨蒸,止勞嗽等功效。 用法:研細末吞服。 姜蟬蒸骨療法操作流程 答:地骨皮,牡丹皮,黃柏,秦艽,銀柴胡,胡黃連,這幾味藥都有很好的除骨蒸潮熱的作用 幾種能退虛熱的中藥 中醫有一方劑名叫清骨散,其方具有養陰清熱作用,常用于治療陰虛潮熱,或低熱日久不退、消瘦、唇紅顴赤、舌紅少苔、脈細數者,亦可用于肺結核潮熱盜汗的患者。 該方是由青蒿、鱉甲、地骨皮、秦艽、知母、銀柴胡、胡黃連、甘草組成。 方中的青蒿、鱉甲、知母以往已作過介紹,下面再介紹方中其他藥物各自的功能。 地骨 皮、秦艽、銀柴胡、胡黃連等藥都有善退虛熱、除陰分熱的作用,都可用于陰虛發熱、虛勞骨蒸潮熱,或久熱日久不退之癥。 而這幾味藥又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分別介紹如下: 地骨皮 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肝、腎經。 地骨皮除了善能退虛熱止盜汗,用于陰虛有汗之潮熱骨蒸或久熱不退等癥之外,還因其入肺經,能清肺止咳,善清肺熱,使肺熱去而肺氣得清肅,喘咳自止,因而可用于治療肺熱咳嗽,或肺熱喘咳,常配桑白皮、連翹、知母、魚腥草、北杏等同用。 地骨皮的常用量為6~15g,凡表證未解者不宜用,以免引邪入陰。 秦艽 味苦、辛,性微寒,入胃、肝、膽經。 秦艽味苦性微寒,有苦泄除熱之功,與其他養陰退熱藥同用,能治虛熱發熱。 秦艽另一個主要的也是最常用的功能是祛風濕,因秦艽味辛能散風,苦能燥濕,故能祛風濕,并善走四肢,而能舒筋得以止痛,常用于治療風濕痹痛、拘攣不舒等癥。 常與防己、銀花藤、桑枝、川木瓜等同用。 此外,秦艽因品質潤澤,還能潤腸通便,用于治療腸燥便秘,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等同用。 秦艽的常用量為6~12g。 因秦艽有潤腸作用,故脾胃虛弱、大便稀爛者勿用。 銀柴胡 味甘,性微寒,入肝、胃經。 銀柴胡味甘而無苦泄之性,為退虛熱之常用藥。 此外,銀柴胡與胡黃連因能清熱消疳,常用于小兒疳積發熱不退、煩渴、煩躁易怒等癥,常配川楝子、白芍等同用。 銀柴胡的常用量為3~9g。 要注意的是,凡外感風寒、血虛發熱者忌用。 胡黃連 味苦,性寒,入心、肝、脾經。 胡黃連除了能陰分熱用于陰陽虛發熱外,還能清熱燥濕,用于濕熱下痢及痔瘡,可配黃柏、苦參等同用。 胡黃連另一主要功能是能殺蟲消疳,常用于小兒蛔蟲疳積發熱,常配使君子、雷丸、川楝子等同用。 胡黃連與黃連是兩種不同的中藥,臨床上應區別使用。 胡黃連的常用量為3~9g。 另外,還有一種中藥——白薇,亦是一味善能退虛熱的藥物,白薇味苦、微咸,性微寒,入肝、胃經。 功能清熱涼血,白薇苦咸寒,能入血分而清血熱,尤善退虛熱,常用于治療潰瘍病熱入陰分、陰虛發熱、久熱不退、小兒夏季熱,也多用于婦女產后發熱及熱病后期陰虛血熱等證,常與滋陰退熱藥如生地、地骨皮、青蒿等同用。 白薇為清血熱、退虛熱之藥,并略有透解之性,若外感發熱、久熱不退亦可配伍解表藥同用,而素體陰虛而有外感風熱者更為適用。 (吳海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