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最有名的一首送別詩,最后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廟代詩人非常重視送別,長安尤其如此。不僅送必有詩,而且送行場面也十分隆重。高堂華筵,歌姬舞妓,親朋會聚,詩酒留連。有些還要一送再送,祖帳都門、車馬駢闃。人們多以送行者地位高、人數多為榮,這種送別的目的不僅僅是表達離情別緒,也是一種社交活動。 此詩送元二出使安西都護府,我們雖不能確知“元二”為何許人,及其出使目的為何,但從元二的身份、任務和萬里遠來看, 親朋故舊為之送行者一定不在少數,其場面大約也十分隆重熱烈,這些也一定能夠鋪排成一首好詩,但詩人撇開這些不寫,只選擇了二人分別在即的一個小小的鏡頭,以表達自己深厚的友情。 全詩并不難懂,友人前往西北邊疆,詩人把他送到數十里外的渭城。想來告別的前日己到這里,暫住“客舍”之中,但送君千里,終有一別。他們只能在這客舍中作最后的告別。此時,正值春日,柳吐新葉,早上一場細雨初過,浮塵皆息,空氣清新, 柳色更是十分青翠。這種環境反襯了分別時的黯然與凄涼,因為明媚的春日正是朋友們踏青尋勝、曲水流觴、聯袂賦詩、暢述歡 的游樂時刻,而詩人面臨的是與好友的離別…… “渭城”二句所造成的氛圍是岑寂。離別酒已經喝了很多, 惜別的語言也講了不少,在這即將揮手作別的時刻,一切都沉寂了。仿佛不知道從自己的千頭萬緒中如何抽繹出一句最溫暖的話語贈給遠行的征人,用以陪伴他寂寞的萬里征途。此刻,詩人從心底迸發出:“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闭埬认逻@杯水酒吧!陽關以外,再也沒有老朋友了。 這句語摯而情深的話語像這杯酒一樣溫暖了征人的心。它質樸而貼切,富于概括性, 成為典型的送別詩句。明代李東陽說:“王維陽關無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后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謂之達耳?!边@表明了結局具有以少勝多的感人力量。 到了唐代,此風更盛。“柳”遂成為象征著別離的固定意象。唐詩中只要有'柳”的畫面出現,十之八九與離情別緒或思鄉念家有關。因此,只要有“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就可以看作是描寫別離的典型意境。“酒”雖然不是含義單純的意象,它有多重含義,但“酒”與久諧音,只要酒的意象在描寫二 人關系的詩句中出現,總有祝想二人友情地久天長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