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下峪軼事】三十——下峪高中,難以忘懷的記憶

     大美洛寧 2020-07-21

    下峪高中初建于1969年,1981年停止招生,歷經12年的滄桑歲月,完成了她階段性的歷史使命。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轉瞬即逝,但她為下峪培養了上千個高中生,那簡陋的校舍、淳樸的師生撐起了下峪教育的一片藍天。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存儲在下峪人的腦海里,成為難以忘懷的記憶。

    下峪高中,原名河南省洛寧縣下峪五七高中,緣于毛澤東主席的《五七指示》。在這個指示中,毛澤東要求全國各行各業都要辦成“一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干產品和與國家等價交換的產品”,“也要批判資產階級”。毛澤東在指示中還指出:“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它成為“文化大革命”中辦學的方針,成為七十年代教育改革的指揮棒,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那時的下峪公社做事效率很高,雷厲風行,上個項目不像現在的規劃、征地、設計、地探、環評、造價、招標等那樣的繁瑣,領導提出,開會通過,就立馬實施。從各大隊抽調工匠組建起建筑隊,木料磚瓦也都有各大隊無償捐獻,征用的是下峪村第六生產隊的一類耕地,為了補償第六生產隊的損失,臨近的生產隊都劃出一定的土地給第六隊,這也是第六隊的土地比較零散的原因。

    下峪高中于1969年冬破土動工,占地11畝。1970年底建成了兩排坐西向東的土木瓦房各6間,前排為教師住室,后排為兩個教室。1971年底又建成了坐東向西的低矮的土木瓦房6間,用作學生伙房,72年建成坐南向北的土木瓦房13間,73年在東南角新建坐東向西的教師住室5間,74年在西北角建成磚木結構瓦房6間(3間學生伙房,3間教師宿舍),75年又建成坐北向南的磚木結構瓦房9間。78-79年相繼在學校西邊12間學生宿舍及辦公用房。自此,下峪高中初具規模,格局基本定型。修建南邊的13間教室時,因當時地面坡度較大,建房時并未平整地基,就開槽砌基、夯土打墻、上梁覆瓦,一氣呵成。房子建成后,屋內的土頂著房屋的大梁,屋內的土都是靠學生們男的擔、女的抬,一點一點地運出去。

    對于學校建設,一、二屆的學生出力最大。學校自力更生建起燒瓦窯(現基督教堂附近),學生們到十里外的棗樹院割茅草,去三十里遠的南山背房椽,磚瓦場拓泥坯,下河灘抬石頭,男女學生揮汗如雨,無怨無悔。下峪的吳老憨、葉振武、黃滿合,崇陽的王振科等首屆學生為高中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負責基建的公克敏老師以及在全公社抽調的教師精英賈天任、賀廷忱、段當中、董樹本等老師,都是高中建校的功臣。當時家住下峪西窯的劉永召,每天早上和中午來學時,經過前河灘,都自覺撿拾一塊石頭背到學校,被學校點名表揚,一時傳為佳話。

    在文革前,高中還是挺稀罕的,農村出一個高中生,跟個秀才似的,就是大知識分子了。文革以摧枯拉朽之勢,改變了這一貧窮落后的面貌,一夜之間,就普及了高中教育。至少在我的視野之內,所有能上學的孩子,都上了高中。1971年春,下峪高中開始招生,第一屆招了兩班,一班45人,一甲班是應屆初中畢業生,班主任賈天仁,另一班招社會上的往屆畢業生,班主任賀廷忱。第二屆招了三班,180余人,一甲班和一丙班各50人,一乙班80多人,招的全是社會青年,由各大隊推薦而來,學生包括后來故縣公社分設出去的八個大隊的學生。因新教室沒建成,一乙班教室設在敬老院的上房,班主任段當中;一丙班設在敬老院的西廂房,班主任王玉生;。一甲班學生則在老街東頭韋老婆家的民房里上課,班主任趙長年。73年全部學生入住新校舍,先是土坯壘臺,橫放捆在一起的5根木椽,上面用泥巴抹平,做成土臺,學生自帶凳子,條件十分艱苦。75年后改成木板,辦學條件略有改善。

    當時,適齡青年的上學熱情空前高漲,返鄉多年的社會青年爭相報名上高中,下峪高中招生名額爆滿,未入校的學生紛紛到興華、上戈等臨近公社高中借讀,半學期后紛紛轉回,拿著正規的轉學證明進入下峪高中就讀。有一年,光從外公社轉回來的學生就有四五十人。當然,外公社的學生在下峪高中借讀一段時間后相繼轉走的也大有人在。因此,當時的學生有幾個特點,一是流動性較大,二是年齡懸殊大,有的已結婚,有的上不下幾個月就回家結婚了。

    雖然毛澤東的指示是說,要學文、學軍,亦工亦農,但對于農村而言,所謂的五七高中,就是要多干農活,半工半讀。學生們前半天上文化課,后半天參加義務勞動,下峪高中前五屆學生基本都是這個模式。為了貫徹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落實“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學校經常安排學生到生產隊支農。我是1975年進入下峪高中學習,77年高中畢業,就曾經和同學們到后上莊大隊往地里擔糞,去下峪的毛嶺、西窯搞梯田,到原上大隊挖蘋果樹窩。那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植樹造林大會戰,全公社初高中學生全部出動,三天時間,每人十個一米見方的樹窩,從東溝底到全陽坡,漫山遍野,人山人海,紅旗招展,人聲鼎沸,場面十分壯觀。

    勤工儉學是當時高中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學校在下峪上河的北洼溝口,建有學農基地,主要種植一些蔬菜供高中的師生食堂使用。還在南山的樓院開荒種黨參(shen)。先是大一點的學生們放火燒山,噼里啪啦的山火在山坡上蔓延,不時有發燙的石頭從山坡上滾落。有一個女生夏煥英就是被滾落的山石砸傷,至今臉上還留有那段歷史的烙印。大火過后,再把未燒透的樹干拉開,整理出一片坡地,種黨參、種蘿卜,創收自給。現在想起來就覺得后怕,那分明是在焚燒原始森林啊!但在當時,不僅沒有人覺得有什么不妥,而且還是老師們津津樂道的一個壯舉。

    墾荒的主要是第三屆學生,四五屆學生也有前往。我是第五屆,曾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山上往回運黨參、背房椽。天不明就出發,從對九峪開始上坡,經江槽翻過大山,再下到旺河溝底,沿溪流上行,徒步前行三十多里才到目的地。去時同學們一路小跑,一路歡唱,穿行于原始森林,蔭翳蔽日,溪流淙淙,茅草沒(mo)膝,偶遇野果掛樹,必歡喜雀躍,爭相摘食。回來時因背著東西,且越走越沉,女生們和一些小個子男生遠遠地落在后面,有的腳底打泡,一瘸一拐,步履蹣跚,有的下不來江槽坡,就已經夕陽西下、薄暮暝暝了。

    學校還在校園內辦起了校辦工廠,名稱是“河南省洛寧縣下峪五七高中綜合加工廠”。主要生產5406菌肥,當時校辦長負責人是張新團和劉秀苗兩位老師,工作人員有王珍、靳紅梅等,還有不少在校學生參與,產品產量也不小,無代價發放給各生產大隊。在那化肥緊缺年代,確給部分農田起到了增產增收效果。因該項目為當時人民公社投資,并沒有虧盈之說。

    下峪高中當時有貧宣隊進駐學校,主要負責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記得當時的貧宣隊有東山大隊的李富友、莊頭大隊的郭榮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大高個子的李富友。他是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民,每次學校集會,他都要上臺給師生訓話,而且臭長,一次講話能說幾十個口頭禪“但只是”,以至于同學們私下叫他“但只是”、“老但”,又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富友來講話”之俚語私下流傳。

    下峪高中第一任校長是韋建民,之后是董樹本、公克敏、韋永善、杜京葉等任校長。教導主任先后有袁松山、苗令年、苗永杰等擔任。文科教師主要有段當中、賈天仁、趙長年,賀廷忱、王玉生、王定基、孫中華、羅世選、雷玉華、雷科、李志化、王紅學、程遠恒、丁季鐸等,理科有曹志中、衛龍喜、韋保忠、尚黑、張新團、苗亞周、馬小磨、張保華、費云昌、董宏偉等,英語教師主要有史明義、?;④姟⒚缥目?、董發朝等,體育老師李桂中、李文澤、韋富珍,總務主任崔小讀,還有食堂師傅駝背老張、董紅文等。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數學老師馬小磨,他把所有的數學公式用圖畫紙一一寫出,貼滿住室,創設了一個公式王國,無論躺著、坐著,無論面向那里,都有數學公式映入眼簾。語文老師賀廷忱才高八斗,為下峪舞臺題寫了一副對聯:“二流匯集人杰地靈譽天下,群峰環抱良田美宅布滿峪”。不僅對仗工整,還形象地概括了下峪的地貌特征,且上下聯尾字構成“下峪”地名,實乃精辟絕倫,至今仍鑲嵌在舞臺兩邊,熠熠生輝,人見人夸。

    下峪高中歷時十二年,81年停招,開設初中重點班,82年改名為下峪鄉初級中學,共招10屆高中學生。為下峪培養了數以千計的高中生,張素亞、葉紅軍、董宏偉、史紅文、王建邦、韋永康等數以百計的優秀學子考入大中專,走出大山,鯉魚跳龍門。莘莘學子遍布大江南北、各行各業。供職于民政部的董華中、鄭州大學教授史紅文,都是下峪高中的驕傲。

    下峪高中雖處豫西深山區,卻與偉大的中國同呼吸共命運,歷經滄桑,執著前行。她經歷了72年的智育回潮,曾一度回歸本真狠抓教學質量;她也曾在校園批林批孔,反擊右傾翻案風,大字報滿天飛;學生伙上煮一大鍋野菜湯,師生同吃憶苦飯,同聽老貧農憶苦思甜,同唱“天上布滿星,月兒亮晶晶”。曾因毛主席逝世而黑紗白花,“淚飛頓作傾盆雨”;也曾因恢復高考而挑燈夜戰,三更明月五更雞。下峪高中的作息時間也影響并改變了下峪群眾千百年來形成的早上吃饃、十點半吃早飯、下午兩三點吃午飯、晚上六七點吃晚飯的生活習慣,一天四頓飯改成了三頓飯,一天三晌(上午、中午、下午)改成了一天兩晌(上午、下午)??梢哉f,下峪高中影響了下峪地區的方方面面,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下峪高中“自力更生、不畏艱苦、奮發圖強、團結向上”的校風傳承著下峪人的優良傳統,并成為融化在血脈中的下峪性格,正在發揚光大!

    【下峪軼事】到此告一段落,感謝各位讀者關注閱讀!

    作者簡介:張清華,網名曉青,洛寧縣下峪鎮人。從教30余年,愛好寫作,作品曾發表于《教育時報》、《中學生學習報》等報刊。著有《百年下峪》一書。近年詩文散見于《洛寧文友》、《洛寧城事》、《永懷河洛間》、《搜狐網》及《今日頭條》等媒體。其中《下峪軼事》在《永懷河洛間》連載十八期。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国产精品| 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大|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免费入口| 国产成人8X人网站视频|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成人高清av在线|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国产精品区一区第一页|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大地资源免费视频观看|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在线|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人妻精品动漫H无码中字| 日本无遮挡真人祼交视频| 国产超碰无码最新上传|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99久久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国内精品自线在拍|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男女动态无遮挡动态图|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午夜大片爽爽爽免费影院| 午夜毛片不卡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2020国产欧洲精品网站|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视频|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专线| WWW夜插内射视频网站| 亚洲人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40岁大乳的熟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6 | 国产不卡av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色狠狠色噜噜AV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