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刺繡的發展史上,她是一個不可不提的人物,這個“她”,就是卓越的刺繡大師沈壽。刺繡是中國獨特的藝術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最負盛名的是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號稱中國“四大名繡”。其中蘇繡名列榜首,而沈壽正是蘇繡藝術的開創者,享有“針神”、“繡圣”之譽,為我國近代著名的刺繡藝術家和刺繡藝術教育家。蘇繡的著色層次清楚,畫面明麗活潑,有著強烈的明暗效果,它能在一塊底料上的同一次刺繡過程中,繡出正反兩面不同的畫面,這種可供兩面欣賞的精致繡品,集中體現了蘇繡高超的技藝。蘇繡不僅繼承了我國的傳統工藝,而且吸收了西洋畫的優點,融畫理與刺繡技藝于一體,世人譽稱為“美術繡”。在蘇繡藝術發展光大的過程中,沈壽是一面光輝的旗幟。
 沈壽(1874—1921),江蘇吳縣人。她原名雪君,又名云芝,七歲即開始學繡,十余歲時繡藝便聞名于鄉里。1904年,慈禧七十壽辰時,沈壽在朋友和丈夫的提議支持下,曾繡《八仙上壽圖》八幅景屏進獻。慈禧大為喜悅,特賜“福”、“壽”,兩字給她夫婦,她遂更名為沈壽。沈壽出身文物世家,這使她得以從小廣泛接觸名作,深受藝術熏陶,造就了極高的審美素養。進入20世紀后,沈壽高超的刺繡技藝傾動南北,其中的兩項榮譽更使她不僅馳名國內,而且享譽海外,開中國刺繡史的新紀元。其一是在1911年舉行的意大利都靈世博會上,沈壽的剌繡作品榮獲最高榮譽卓絕大獎,其中的一幅意大利皇后繡像“愛麗娜像”,被清政府作為國禮贈給意國皇宮,深得意國皇后的歡心。欣喜之余,意國皇宮頒贈沈壽嵌有皇家徽章的鉆石金表一塊,以示謝意。其二是1915年在美囯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世博會上,沈壽根據油畫刺繡的“耶穌頭像”榮獲博覽會一等大獎,成為驚世之作,蜚聲歐美。這幅繡像在世博會上標價一萬三千美金,是價值最昂貴的中國展品之一,當時有人特地在世博會游記中記載了此事:“綜我國美術館出品,……其特色者則有上海余沈壽女士繡耶穌冠荊之像,神釆如生,聞女士自染色絲一百余種,年余方竣,談藝家頗并評。”(屠坤華《1915年萬國博覽會游記》,商務印書館1916年版)
 《雪宦繡譜》初印本 沈壽不但繡藝高超,而且熱心授課傳藝,著書立說,為發展剌繡藝術做出了卓越貢獻。早在1894年,沈壽就在蘇州創辦同校,設帳授學。1907年,清廷工部建立女子繡工科,設國文、圖畫、刺繡三門課程,以刺綉為主課。沈壽夫婦出任繡工科斧、理和總教習,正式有組織地教習刺繡工藝。1911年,繡工科停辦,沈壽轉至天津開辦繡工傳習所。1914年,她應張謇聘,赴南通主持女紅傳習所,傳授繡藝達8年之久。從同立繡校到南通女紅傳習所,沈壽培養了大批刺繡工藝人才,為民初的刺繡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晚年,她于病榻前總結自己一生刺繡工藝經驗,由張謇記錄,整理成《雪宦繡譜》。該書是我國刺繡工藝史上的一部系統而完整的理論著作,影響很大。但歷經幾十年歲月磨洗,外間已極少能得見此書,以致有人斷言很可惜此書早已失傳,至今未被發現?!保ê沃救A《織繡美江南》,載《中國收藏》2002年8月號)此話雖然過于武斷,但也從一個方面印證了《雪宦繡譜》的珍稀。其實,沈壽此書雖然罕見,但在一些大型圖書館和收藏名家手中還有珍藏,故還是鄭逸梅老人的話說得老到貼切:此書“印數不多,如今恐難覓到”(《蘇繡沈壽的〈雪宦繡譜〉》,載《鄭逸梅選集》第2卷,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版)。
《雪宦繡譜》除正文八章外,前有一敘是研究沈壽生平和思想最有價值的史料。張謇此敘,首先回顧了刺繡在中國的悠久歷史,明確表示今世覘國者,翹美術為國藝之楚,而繡當其一?!睆堝缹ι驂墼诶C藝上所達到的成就充滿自信:“壽有獨立足以傳世之藝?!钡L期以來,這種絕世之藝卻一直無法很好地傳之后來者,故他感嘆:“嗟夫!莽莽中國獨厥工藝之書耳!習之無得者不能言,言之無序者不能記,記之或誣或陋或過于文,則不能信與行。一人絕藝,死便休息,而泯焉無傳者,豈不以是!”但是,命運偏偏讓沈壽遇上了極度賞識她的張謇,于是一切便發生了變化。張謇和沈壽的關系確實非同一般,在沈壽的生命和事業中,張謇是一個不能替代也無法替代的人物,無論是當時還是以后,關于他們的各種傳說始終紛紛揚揚。
《雪宦繡譜》內容 張謇在此敘中詳細記載了自己與沈壽的相識及兩人合作撰寫此書的經歷,完全可當做他的自白來看,今節錄如下:“宣統元年,開南洋勸業會,駢羅百貨,俾厲以磨,由是湘、魯、江、浙之繡,四面而集。謇長審查,而部以繡工科總教習吳縣女士沈壽專審查繡品。自京師至,張所繡意大利后像于會,精絕為世所未有。謇適得露香繡董書大屏,屬別真贗。壽展首幀,即曰:此露香園繡也。問:何以知?曰:以針法知之。繼聞其審查精核持正,不輕假借,為所否者亦翕然。則重其人甚。明年送一女生于京師,從之學。又明年辛亥京師繡科罷散,壽旋天津,教繡自給。謇恐其藝之不果則于南通女師范學校,附設誘工,延壽主任。始識其人。間叩所謂針法,紛紜連犿,猝不易曉。未幾壽病,病而劇,謇益懼其藝之不傳而事之無終也,則借以宅,俾之養病。病稍間,則時時少所謂法。壽之言曰:我針法非有所受也,少而學焉,長而習焉,舊法而己。既悟繡以象物,物自有真,當放真。既見歐人鉛油之畫,本于攝影,影生于光,光有陰陽,當辯陰陽,潛神凝慮,以新意運舊法,漸有得。既又一游日本,觀其美術之繡,歸益有得。久之久之,遂覺天壌之間,千形萬態,但入吾目,無不可入吾針,即無不可入吾繡。饔聞其言而善焉,以為一藝事也,而有精微廣大之思,而沈壽一女子,于繡得之也。乃屬其自繡之始迄于卒,一物、一事、一針、一法,審思詳語,為類別而記之。日或一二條或二三目而竟一條,次為程以疏其可傳之法,別為韙以括其不可傳之意,語欲凡女子之易曉也。不務求深,術欲凡學繡之有征也,不敢涉誕。積數月,而成此譜,且復問,且加審,且易稿,如是者再三,無一字不自謇出,實無一語不自壽出也?!睆拇藬⒅锌梢缘弥?,沒有張謇,不會有《雪宦繡譜》的問世,而一個狀元出身的官員,肯潛心凝思,甘愿為一個女子記錄整理一部繡譜,其對此人發自內心的欣賞、欽佩和情誼,不能不令人感動。
沈壽和張謇傾心合作的《雪宦繡譜>共分繡備、繡引、針法、繡要、繡品、繡德、繡節、繡通八章。“繡備”介紹刺繡工具,如繃、架、針、線等?!袄C引”敘刺繡之注意事項,如剪線、劈線、剪針、浥水等?!搬樂ā笔鲇冕樦ǎ侵攸c之章,具體介紹了齊針、搶針、單套針、雙套針、刻鱗針等13種普通針法及施針、旋針、散整針、虛實針等5種特殊針法?!袄C要”一章論述了審勢、配色、求光、肖神、妙用縝性等刺繡工藝美學原理,充滿了辯證法,至今讀來猶發人深省。其余四章均僅數百字,極簡,備錄而已。
《雪宦繡譜》有兩種版本,一為1919年南通翰墨林書局印本,一為1927年武進陶氏涉園刻本。無論何者現均難得一見,如有幸得請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