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耳穴壓豆法治療小兒遺尿病案1則》,行文順序有所調整。 患兒,男,10歲,2019年2月16日初診。 主訴:遺尿7年。家長代訴,患兒3歲起睡中遺尿,呼叫不易醒,叫醒后神志不清,不知排尿或尿后不知。自述白天對夜間起床毫無印象。曾口服多種中西藥治療,效果欠佳。 現癥見:倦怠懶言,面色晦暗無華,注意力不易集中,喜食冷飲,夜間多夢,小便清長頻數,大便正常,舌質淡紅,苔白膩,脈細弱。 查體:尿常規及尿培養均未見明顯異常。 診斷:小兒遺尿,屬脾腎氣虛證。 治則:溫腎固攝,健脾益氣。 因患兒不接受針灸治療,遂給予耳穴壓豆治療。操作方法:取腎、膀胱、緣中、脾、肝、神門。首先用消毒棉簽對耳郭消毒2遍,待晾干后,用止血鉗夾取耳穴貼貼至對應穴位。囑患兒自覺或家長監督進行按壓,每日按壓5次,力度以患兒感到疼痛并且耐受為度,3日更換1次耳穴貼,兩耳交替。 治療3周后,患兒家屬反映,每晚叫醒2次,叫醒時神志較前明顯清晰;治療5周后,每晚叫醒1次,神志清晰,未再遺尿;治療8周后,患兒夜間不叫自醒,自覺起床排尿,有時夜間不起也未再尿床。隨訪2個月,未再復發。 本案患兒主要為先天腎氣不足,濁液蒸化推動無力,膀胱開合無度,尿液無法正常生成和排泄;腎虛日久,脾氣虧虛,脾為后天之本,脾氣虛弱,氣生無源,固攝無權,水溢于三焦水道之外,故見遺尿,證屬脾腎氣虛,治宜溫腎固攝,健脾益氣。 本案所取耳穴中,腎能益精氣,納腎氣,調補先天之本;膀胱能補益腎氣、行氣固脬,有利下焦、補下元的作用;緣中又名遺尿點,是治療遺尿的要穴,具有益智安神,調節腦干、腦垂體的作用;脾能健脾益氣,扶正固脬,調補后天之本;肝能疏肝解郁,暢達情志;神門能補益心氣、鎮靜安神,調節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平衡。六穴同用,溫腎固攝,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先后天雙管齊下,調補患兒之不足,使脾腎得健,同時又調節患兒情志與睡眠,標本兼治,共奏縮尿止遺之功。 耳穴壓豆作為中醫特色外治療法,不同于藥物和傳統針灸治療,具有安全無害、經濟有效等特點,同時可有效避免患兒懼針情緒,易被患兒及家長接受。治療期間需解除患兒心理負擔,使其樹立治療信心,消除自卑心理,也應逐步引導患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睡前少喝水,早睡早起,避免白天過勞等。 ![]() ![]() ![]() 在三角窩后1/3的上部。 在對耳輪下腳下方中部。 在耳甲艇的后下部。 在BD線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 在對耳屏游離緣上,對屏尖與輪屏切跡之中點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