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老人、兒童和慢性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感冒受涼就可能誘發呼吸系統疾病,如氣管炎、支氣管炎。 此時,由于呼吸系統功能較弱、無力咳痰等因素,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積在呼吸道內,有些患者可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甚至引起肺不張、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咳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防御反射,是人體自行清除呼吸道黏液的惟一辦法。 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誤區有一見咳嗽,便吃止咳藥,咳嗽雖然暫時停止,但痰液不能順利排出,積攢在氣管支氣管中,堵塞氣道。 而咳嗽排痰,可以把呼吸道內過多的分泌物以及吸進的異物和致病菌排出體內,對呼吸系統能起到保護作用。 在重癥監護室,排痰是重要的護理手段,促進痰液引流,保證氣道通暢。有些慢性疾病患者在家居住,也可以讓家人進行排痰,以下介紹可以居家完成的排痰方法。 排痰技術主要包括氣道濕化、痰液稀釋、體位引流、拍背等。 定時開窗通風,或通過加濕器保持室內濕度,有利于呼吸道黏膜保持濕潤狀態和黏膜表面纖毛的擺動,有助于痰的排出。 咳嗽的人,因為張口咳嗽,或喘憋,常有不同程度脫水,會加重呼吸道分泌物稠度,使之不易咳出,這時飲用適量的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釋,容易被咳出。但應注意,如存在心衰腎衰等限制飲水量的疾病時,還應以限制入量為主。 應用藥物祛痰,例如: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氨溴索、復方鮮竹瀝液、十味龍膽花顆粒等。除口服外,還可居家霧化吸入。 ![]() ![]() 體位引流是指對分泌物的重力引流,主要促進痰液的排出,使病肺處于高位,其引流支氣管的開口向下,促使痰液借重力作用,順體位引流氣管咳出,有助于痰液的引流。 體位引流應根據肺部病變部位,決定應用的體位。 下肺部病變時,應采取仰臥頭低腳高位。 上肺部病變時,應采取半坐位。 右中肺或左舌葉病變時,應采取側臥位。 應注意,在餐后3h內不適宜體位引流,以防止嘔吐及誤吸,應根據患者舒適程度進行時間把握,一般為15-20分鐘/次,1-3次/日。 ![]() ![]() 拍背排痰,在醫學上屬于胸部物理治療技術的一種,也稱為叩擊排痰法,通過叩擊背部,讓附著在氣管、支氣管內的粘痰能夠順利排出。 通常,拍背排痰法需要讓患者采取坐位或側臥位;家人采用空掌拍擊患者背部,由上至下、由兩側向內叩擊,每分鐘40-50次,每次堅持10-15分鐘。但僅僅靠拍并不能讓痰液出來,還需要患者配合自助咳痰。 如家人拍背手型不專業或長時間拍背容易疲勞,可選擇硅膠排痰杯。 ![]() ![]() 此外,在重癥監護室還會用到排痰儀及排痰背心,可調節震動頻率,根據患者痰液情況進行相應調整。 排痰儀(美國G5) 排痰背心 ![]() |
|
來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