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大家都會經歷的事情,在年輕時努力打拼希望培養子女成人成才,等年老后就希望自己身體健康、子女能孝順自己。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為先”,事實卻并不是永遠盡如人意的。 一位82歲老人育有3兒3女,可人到老年時兒女都不贍養老人。 女兒說她們已經嫁出去了,沒有義務再贍養父母,而且還說自己有各自的困難和原因,兒子們卻說自己不是孝子,也不想做孝子,就是不想管,也不想出錢。 最后導致這位老人把六個孩子告上法庭,才勉強解決贍養一事。 但是當得知他的兒女們不管他的原因時,有人表示自作自受!但也有人說雖然是老人以前有錯,但作為子女都有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 有些父母總以為把子女養大他們就能孝順,但其實孝順不是與生俱來的,而需要父母后天培養。 如果想度過安逸的晚年,在教育子女時一定要下足功夫。 教育子女時應該注意什么? 1、給孩子平等的愛現在很多家庭都開始生二胎,老一輩人的觀念中會覺得“養兒防老”,兒子長大了就一定會孝順老人,所以會更偏愛兒子一些。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沒有一碗水端平,孩子會因此覺得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愛。 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后,孩子會推脫贍養父母的責任,認為被愛的那個孩子才應該贍養老人。 因此,家長在對待孩子時一定不要偏向哪個孩子,要給予孩子同樣的愛。 2、做好孩子的榜樣孩子的成長環境對于性格的培養非常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一定程度上映照著子女的生活習慣。 如果家人對自己的父母不好,孩子就會默認這種對待父母的態度是正確的。 想要讓孩子能夠孝順父母,家長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尊重父母的環境。 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多帶他回家看看家里的老人,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懂得如何孝敬老人。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父母就不用愁孩子不會贍養老人了。 3、不溺愛孩子很多父母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尤其是當老一輩的人照顧孩子時,孩子想要什么就一定會滿足。
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讓孩子時時刻刻明白“愛是相互的”,想要得到別人的愛,就需要自己先去愛別人。 孩子在懂得了感恩和回報之后,自然也就會孝順老人。 4、不要總打擊孩子
如果孩子內心對父母總有反抗的心理,想讓孩子長大后贍養父母就會比登天還難。 家長們教育孩子時,應該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讓孩子明白父母和孩子永遠是統一戰線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孝順父母是最應該弘揚的道德觀念之一。 想要孝順父母有一個良性循環,不僅需要告訴子女要孝順,家長也應該做好孝順的表率。 如果時時刻刻能牢記以上幾點,教育出來的孩子就一定是懂得感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