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的人應該都知道,想要瘦身效果好,就要控制鹽的攝入量!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其實鹽是沒有熱量的! 既然,鹽沒有熱量,為什么減肥中卻不能多吃呢? 1、攝入的鈉過多,會導致水腫 食用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當人們從飲食中攝入了過多的鹽分,體內的鈉離子數量增加,身體就會儲存更多的水分來調節滲透壓,阻礙阻礙人體排出水分和新陳代謝速度,出現水腫型肥胖。 2、令味覺變遲鈍,食欲增加 長期吃過咸的食物,會讓人的味覺變遲鈍,口味越來越重,習慣于吃高糖、高鹽、高脂肪的食物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導致熱量攝入過剩,引起發胖。 3、食物太咸,吃的主食更多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是吃比較重口味的食物,米飯和饅頭吃的絕對比吃清淡飲食時候要多! 4、鈉攝入過多,會導致鈣流失 “鈉”攝入多,身體為了排斥“鈉”,就會增加尿鈣的排出量,造成鈣的流失! 鈣在身體里,有抑制脂肪合成的功能,如果身體缺鈣,就會釋放“鈣三醇”,增加身體對脂肪的儲備! 5、淀粉更易被吸收,會造成脂肪堆積 過多的攝入鹽分,還會增加淀粉酶的活動,淀粉的消化速度增加,更容易被身體吸收,從而引起血糖上升,促進胰島素分泌,導致脂肪堆積! 6、吃鹽太多可能引發多種疾病 《柳葉刀》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是中風,患中風的風險高達39.3%,而高鹽飲食就是患中風的重要致病因素。 除此之外,高鹽飲食也同樣是血管病變、高血壓、心臟病和老年癡呆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鹽雖然對于減肥有各種各樣負面的影響,但作為調味品,除了人體生理的需要,也是烹飪調味的需要。 完全不吃鹽是不靠譜的,那么,減肥中怎么吃鹽更合理呢? 1、控制總攝入量 身體一天需求鹽的總量是有限的,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一個成年人每天攝入的食用鹽不宜超過6g(約1個啤酒瓶蓋的分量),幼兒、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更要少吃。 這里說的6g,不僅僅包括日常三餐烹飪中食用的分量,也包括一些零食等食物中本身就含有的鹽。 2、選擇低鈉鹽 鹽的品種多種多樣,有碘鹽、高鉀鹽、大顆粒海鹽、風味鹽等,其中最值得推薦的就是“低鈉鹽”。 鹽中影響身體的成分主要是鈉,低鈉鹽中用氯化鉀替代一部分氯化鈉,大約可以降低30%-40%的鈉含量,但是口味差異卻不大,可以不知不覺減少鈉的攝入。 注意:千萬不要因為用了低鈉鹽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放鹽了,這樣就失去選用低鈉鹽的意義了! 3、調味品替代法 鹽是“百味之王”,但也不代表少了鹽,食物就會沒味道。 在烹飪的時候,也可以選擇少放鹽,多放一些花椒、食醋、檸檬汁等天然香料或酸味調料來代替,既豐富了菜肴的口感,又能相應的少攝入鈉元素。 4、警惕生活中的隱形鹽 我們每天只有?的鹽攝入來自于你自己炒菜添加的鹽,剩下的?卻是在你不知不覺中進入你體內的,這時候,就要警惕并且辨別生活中的【隱形鹽】。 像我們平時吃的加工肉制品(香腸、臘肉、培根、火腿等)、腌制食品(酸菜、泡菜、酸豆角)、菜肴湯汁(菜汁、湯類)等都含有不菲的鹽。 所有袋裝食物的包裝上都會標注鈉(Na)含量,通過計算Na的數值,就可以換算出相當于是多少鹽(NaCl)。 具體公式:1g鹽=400mg鈉,1g(1000mg)鈉=2.5g鹽。 按照上述公式計算,一袋100g的辣條,鈉含量約為2745mg,相當于6.9g鹽,輕松超過你一天的需求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