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是最好的老師之――半夏瀉心湯誤用|http://www./jfbbs/read.php?tid=32963
六年前我誤用半夏瀉心湯一例與大家分享!病人男,胃脘痞滿,口苦心煩失眠,喜冷飲而飲水量大,嘔惡欲吐,腸鳴反酸,便溏而臭,舌質瘦紅,舌苔黃白相兼干燥而厚。脈弦澀而數,右關獨浮。自念嘔而腸鳴,心下痞者,馬上處方半夏瀉心湯。患者僅服用一劑即:口干如火燒,頭痛身冷,肛門灼熱,胃脘由痞滿變痛,反酸更甚。我給患者開方那天我師傅正好不在,我自以為學到家了,半桶水就給人家開方了,第二天病人回來找我師傅時,他氣憤地看了一下我,那眼神至今難忘,真讓我無地自容!我師傅處方清胃散加厚樸,肉蓯蓉,胡桃肉,無花果。三劑病人胃脘痞滿除,其它癥狀均大有改善。后我問老師,我為什么會誤治,老師拿出處方,說:你自己思考!
半夏瀉心湯主要用于少陽邪熱,乘虛內犯致脾胃升降失和,寒熱挾雜之證。但必須是脾濕重苔厚膩之證!本證雖然舌苔黃白相兼,但舌苔并不膩而且干燥。這時用上半夏,干姜之類的無疑傷津灼液。加之舌質不胖也無脾濕之表現。再看脈:如果脾有濕之脈有滑像或濡像,本例脈澀,加之口渴實為津傷不足!再看癥狀,半夏瀉心湯之口干我認為是口干而飲不多,因為里有痰濕!而本例口渴多飲,說明里無濕,脾運化可以。至于便溏不能一律看成脾虛!加之便溏味臭,必有熱像。右關獨浮而澀必是胃熱傷津,此便溏當通因通用。以清胃散清胃熱,病人寒熱夾雜再加熱性通便之肉蓯蓉,胡桃肉。無花果可開胃增食欲,清胃熱。再加下氣之厚樸可增腸胃動力!本案與半夏瀉心湯證同為寒熱夾雜之胃痞,但區別在于本例津傷嚴重,半夏瀉心湯痰濕嚴重。我臨床上遇見濕重的少,而津傷干燥的病人比要用到半夏,干姜之類燥濕的病人多得多。
埃博拉病毒討論|http://www./jfbbs/read.php?tid=32953
中醫治療挨搏拉病毒探討
孔雀大明王(979014783)
21:43:54
埃博拉的典型癥狀和體征包括
突起發熱、極度乏力、肌肉疼痛、頭痛和咽喉痛。隨后會出現嘔吐、腹瀉、皮疹、腎臟和肝臟功能受損,
某些病例會同時有內出血和外出血。
開始的主要癥狀有高熱(很突然)、乏力、肌肉疼痛、頭痛、咽痛等,和感冒差不多,
但之后會進一步惡化,出現惡心、嘔吐、腹瀉、體內外大出血(從眼睛、鼻子、耳朵等地方滲出,甚至有時全身每個出孔都會出血)、膚色改變、血壓下降、出現血尿或蛋白尿等。
患者最后很可能會因為中風、心肌梗塞、失血過多、多發性器官衰竭等原因痛苦地死去
黃仕沛老師的書里有說到鼠疫用升麻鱉甲湯,民國初年省港瘟疫,就是用這個藥
《傷寒論》357條“傷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吐膿血,瀉利不止,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十四)
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十五)
開始癥狀像太陽證,但很快就內陷三陰,最后衰竭死亡,雖然癥狀是太陽證,但單純發表是無濟于事,
這是屬于瘟疫無疑,就是毒性強,傳染性強,傳變也迅速。
,
單純發表,
雖然針對太陽證,但是毒熱在里,所以解表是不能夠有效的,
清里不能夠解表也不可以,也就是說單純解表單純清里都無效,那該咋辦呢?
表里同解才可以。麻黃升麻湯與升麻鱉甲湯合方同治才有效。
因為初期尚無出血無錦文,所以初期單純升麻鱉甲湯也是不可以,初期是太陽證,
稍后才是出血證,現在針對麻黃升麻,升麻鱉甲湯分別說說。
傷寒六七日,大下后,這個六七日不是準確的六七天,只是一個時間描述,大下后,在當時就是大承氣湯,而不是以丸藥下之,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壞病了,病情復雜,
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
寸脈沉而遲,其他的脈當然不可能浮而數,也就是說整個心跳很微弱脈才無力而沉,遲就是現在心動過緩,低于每分鐘60次,
換言之也就是說心跳無力遲緩。手足厥逆就是四肢冰涼,
下部脈就是指趺陽脈也就是足背動脈,也就是說離心臟遠點位置摸不到動脈搏動。
喉咽不利有2個解釋,
一個就是咽喉部不爽利,再一個就是呼吸困難,
以上很少幾個字就是描述一個休克前期。心跳無力慢,四肢逆冷,遠端動脈搏動消失,呼吸困難,
而吐膿血,當然不是咽喉部化膿,而是呼吸道炎癥才可能有膿有血,包括支氣管原有宿疾,現在急性發作,老慢支,支氣管擴張,肺膿瘍,這才是吐膿血原因。
病毒在體內迅速擴散、大量繁殖,襲擊多個器官,使之發生變形、壞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內出血,繼而七竅流血不止,并不斷將體內器官的壞死組織從口中嘔出
這一條特別符合麻黃升麻湯,升麻鱉甲湯 唾膿血之條文
大泄
當然不是指急性腸炎,這不會難治的,瀉利不止在古代無輸液法,但還沒有到難治的地步,通脈四逆等都是方證之一,
而霍亂
放到現在也是需要快速救治,古代真的是難治,霍亂當然也是傳染病。
綜上,也就是麻升湯急性呼吸道癥狀急性消化道癥狀引起休克前期,和現在埃博拉傳變迅速有一比的。
下面看看升麻鱉甲湯,傷寒論出現2個吐膿血的方子,也就是說有2個癥狀較重的呼吸道病,
另一個個就是升麻鱉甲湯癥,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
陽毒引起疾病面色發紅如涂丹,包括流行性出血熱,其實就是最典型最大眾的一個表現:三紅。
相信大家都在百度看到圖片,流行性出血熱,就是面赤斑斑如錦紋,換言之,很多急性傳染病,都是面紅發熱所以古代稱為溫病
而升麻鱉甲湯咽喉痛并不是單純急性扁桃腺發炎,古代白喉當屬此類
而埃博拉病毒的治療應該如下
初期麻升湯,升麻60,升麻鱉甲湯,雄黃2,3克。
雄黃古代不看做很毒的藥,端午節都要喝一點,雄黃就是解毒藥在這不看做毒藥,
后期雄黃必須用夠8克。或許尚有活命機會,此2方合用,就是埃博拉初期后期治療方案,如果還是什么銀翹散,板藍根都是瞎胡鬧。涼藥和現在抗生素一個意思,除了引病內陷毫無意義
。
大家一旦遇到埃博拉,起碼是個思路,試試總有個活命機會。8克雄黃是不是太厲害了呢?
不會,因為后期全身開始出血了,估計少了也不中,力挽狂瀾于頃刻,升麻也有小毒。
總之此病的治療原則就是
扶正。內解毒,外發表, 如此尚有一線活路。其余治療,我看都不是很妥且。
瘟疫有2種,核型和腺型,而埃博拉是腺型。(黃仕沛當時治鼠疫是核型。就應該升麻鱉甲湯多升麻)
以分泌亢進為主,支氣管腸道就應該麻黃升麻湯為主。沒的說,核型以淋巴結腫大為主。腺型,就是呼吸道腸道分泌物多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