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編劇們似乎跟商量好了一樣,瞅準了“中年焦慮”這個詞一頓狂轟濫炸。 從年初的《我是余歡水》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再到如今的《三十而已》,不管是劇集還是綜藝,都逃不掉“中年危機”的陰影籠罩。 作為一個才華橫溢,色藝雙絕的90后青年藝術家,如果不是他們天天在電視上慘兮兮的提醒我,我都沒意識到,馬上就要步入中年了。 一部劇,一部綜藝,從立項,劇本創作,審核,選角,招商,拍攝,后期,排檔期,整個制作流程下來,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但神奇的是,周期如此之長的事情,竟然同時被大家精準的押在2020年密集上映,你不得不佩服這些從業者的敏銳嗅覺。 剛剛踏入30歲門檻的90后們,被“焦慮制造者”們圍獵了。 《三十而已》拍的好嗎? 作為一個劇集,品質不低,我幾乎是熬夜追完的。 但是這部劇里夾帶的“私貨”太多了。 《三十而已》是一個赤裸裸的都市懸浮劇,雙腳離地,很多劇情和人物設置都是脫離現實的,但是它們卻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激發出你內心的焦慮。 小土豪顧佳,拼命都沒能把兒子送進貴族幼兒園,但在富婆王太太那里,只需要一封信。 顧老板娘,平時也是個前呼后擁,保姆司機的“人上人”,為了讓更富的富婆辦事,甚至可以去給人家提鞋: 劇里的闊太太們,一個個眼睛都長在頭頂上,根據財富值甩臉色,比自己富的就卑躬屈膝,好話說盡,碰見不如自己的,就頤指氣使,趾高氣昂。 動不動連拍個合照都把你截掉: 越是想活的體面一點的姑娘,就越是倒霉,房東臨時漲房租,漲租沒幾天,就又要把房子賣了,租房的爛事兒全攤到王漫妮身上,編劇們太知道怎么制造“悲劇”了,無非就是把一個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 這樣你才焦慮嘛: 這些身家動輒幾千萬幾億的富太太們,一個個都像沒見過世面的勢利眼和幼稚鬼,顧佳只需要一個幾十萬的包就能打入富婆內部,懂點奢侈品的知識就能站到鄙視鏈上游: 片中對那些“闊太太”“貴族幼兒園”“奢侈品社交”的簡單粗暴描寫,就好像那個“皇帝也用金鋤頭”,“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剝大蔥”的平民幻想一樣。 在劇中,有錢人就可以為所欲為,就能做“人上人”,處處都充滿了對金錢力量無所不能的崇拜描寫。 這個套路太熟悉了。 我都懷疑這幫編劇,是公眾號小編下崗再就業,這不就是大殺四方的“咪蒙體”嗎? 創造對立,激發矛盾,販賣焦慮,這些曾經被各路知識付費和成功學大師們拿來賣課帶貨,無往不利的秘訣,終于破圈,打開了“全網狂虐中年人”的潘多拉魔盒。 更滑稽的是,每當《三十而已》中談到女性的年齡焦慮時,那個贊助商金主爸爸,XX金剛俠面膜就恰到好處的彈出來。 每當我看見這一幕時,經常感慨于:長江后浪推前浪。 這可比我們這些爛寫字兒的高級多了,劇情負責渲染焦慮,廣告馬上提供解決方案,簡單直給,場景式消費,這難道就是科技的力量嗎? 買買買成為了最好的抗焦慮劑。 讓我覺得最魔幻的是“王漫妮的游輪行”,公司送的票,自費,還是分期付款一萬八升到行政倉,又跑去自費吃了一頓牛排配紅酒,然后就深有所思的發出了靈魂拷問: 那些下層,普通艙的普通人怎么就想不到,上來,自費,吃一頓好的呢? 她到那兒吃的是什么呢? 服務生給她倒了一杯紅酒,點了一盤牛排,還要收服務費。 說實話,大家也都喝過紅酒,再貴能有多好喝 ? 根據我有限的人生經驗,只要是酒都不如飲料好喝,5塊錢一罐的藍莓味無糖可樂口感最佳,推薦大家試一下,五塊錢買不了吃虧,也買不了上當,但是你能買一罐無糖可樂。 再說牛排,那牛排能有多好吃? 一坨肉,烤的半生不熟,無非就是口感嫩一點,我吃過一盤500的牛排,也吃過一盤2000的牛排。 有差距嗎?有。 好吃嗎?還可以。 口味差距有價格差距那么大嗎?對不起,沒有。 奢侈消費都是一樣,口感好一點,價格差很多,但是你要跟我說“好好吃一頓”,一杯紅酒,一盤牛排,對不起,我覺得無論是按照中餐的標準,還是西餐的標準,都算不上“好好”。 還有升艙第二天的鏡頭,王漫妮從行政VIP客房醒來,清晨的陽光灑在她那張也不知道為什么睡了一夜還化著妝的臉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起來拉開窗,海風吹過,閉上眼睛,趴在欄桿上享受著大海和陽光。 這是劇中王漫妮,咬著牙分期付款,一個月工資不一定夠的,價值18000的“人上人”的快樂。 這完全就是赤裸裸的對消費主義的美化。 為什么我的經驗就不是這樣的呢? 我也坐過郵輪,但是我睡覺認床,換個地方就失眠,對于我來說,那個鏡頭應該是翻來覆去一晚上沒睡著,陽光打在我的臉上,我罵了一句娘,“這么貴的房子連個窗簾兒都沒有”,我擦了一下眼角的眼屎,頂著亂糟糟的頭發和一臉的油,罵罵咧咧的起床。 推開窗戶,船在海浪上晃的我直想吐,憋著一肚子尿,在欄桿上趴一會,咸腥的海風,呼呼的往屋里邊灌。 一會還得頂著我的中國胃,去自助餐廳吃那些面包片、沙拉、烤肉,培根,只煎一面的雞蛋和牛奶咖啡,然后就跑到甲板上拿著信號不好的手機處理老板和客戶們那些10086條未讀消息。 去年公費旅游,2000一晚的希爾頓,我是三天加班,沒睡個囫圇覺,衣服都沒機會脫。 旅游就旅游,誰還沒出去玩過,沒必要美化的跟做夢一樣。 編劇們“花招百出”,渲染年齡焦慮,夸大租房困境,制造貧富對立、美化消費主義,方方面面都在試圖扭曲和放大生活的不快,簡直就是一個人間慘劇PRO,中年危機加強PLUS版本,制造的焦慮量大味足,絕對管飽。
|
|
來自: 昵稱20102515 > 《激揚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