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福州民間的讀書風氣頗盛,以經(jīng)濟上的發(fā)展和政治上的重視為依托,文化教育進入了繁榮階段,成為全國重要的學(xué)術(shù)中心。特別是南宋時期,福州的教育水平居全國前列。據(jù)資料記載,宋代福州府共有文狀元8 名,武狀元10名,進士2247名,居全省之首,并歷創(chuàng)中國科舉制度記錄。 福州永泰縣在宋代是個聞名全國的“學(xué)霸”縣,因為出現(xiàn)過“三科三狀元”和“五子登科、三代人十八條官帶”的科舉盛況。 “學(xué)霸”輩出,三元及第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其中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分別被稱為解元、會元、狀元。連中省城鄉(xiāng)試解元、全國會試會元、殿試狀元者稱為大三元。這是讀書人的最高榮譽,縱觀整個科舉史,得此殊榮者寥寥無幾,而永泰一下就出了3個。 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1166~1172)福州屬縣永福(今永泰縣)蕭國梁、鄭僑、黃定三人連續(xù)三榜奪魁,以“一縣七里三狀元”打破科舉史的記錄。 蕭國梁,福州永福人。宋乾道二年(1166)殿試,蕭國梁廷試本為第二,第一名趙汝愚因是皇室宗親并已有官職,按規(guī)定不能為狀元,榜眼蕭國梁擢進士第一(即狀元)。蕭國梁在謝恩奏章中寫道:“豫龍飛之選,淮安序次已當先;無汗馬之勞,酂候何功而居上?!彼脻h初韓信功高居次、蕭何無功居首位的典故,來表達自己本為榜眼忝居狀元的事實,此句用典恰當、對仗工整,備受文人贊賞,流傳至今。 三朝元老 兩代帝師 乾道五年高中狀元的鄭僑,則是著名史學(xué)家鄭樵的侄子。他歷仕孝宗、光宗、寧宗三朝,曾任光宗、寧宗兩代皇帝的老師,歷官吏部尚書、知樞密院事等職。他忠軍愛民、政績卓著,以“忠誠重厚”稱譽朝野。其陵墓層壁上鐫刻宋光宗贊鄭僑語云:“朝野臣僚能如僑之愛民,則天下安矣”,墓碑曰:“宋太師郇國公鄭僑之墓”。 民間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鄭僑的故事,比如《新科狀元娶孤女》。這故事講的是鄭僑在縣學(xué)讀書,有位汪教諭對他愛護有加,認為他以后必成大器,便想把女兒貞娘嫁給他。兩家定下了婚約,但鄭僑高中狀元返鄉(xiāng)時,汪教諭已經(jīng)去世了。貞娘害怕自己配不上鄭僑,便不愿意嫁他??舌崈S感念師恩,堅決要迎娶貞娘為妻。后來,鄭僑登堂拜相,貞娘也被封為一品夫人。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多是傳頌鄭僑的剛正不阿、為官清廉、睿智果敢等。其實,鄭僑不僅是一名為人稱道的好官,還擅長書法,特別是行書,著有《書衡》三篇。 勤政愛民 工詞善文 ![]() ![]() ![]() 如果說這三位狀元中,哪個最富“神學(xué)”色彩,那當屬黃定了。 據(jù)《臺灣興化軍城黃氏祖譜》與《游洋鄉(xiāng)志》記載,黃定少時每每進入廟內(nèi),總會瞧見兩尊神像起立致敬。黃定的父母不信,將銅錢放在神像膝蓋上。當黃定入廟內(nèi)時,突聽“啪噠”一聲,銅錢落地。從此父母深信不疑,認為其子一定不同于常人。 乾道八年,黃定在殿試策問中,針對金兵壓境、南宋偏安江南的危局,大膽建議孝宗振作精神,改正過失,糾正“自喜”“自是”等毛病,虛心傾聽重臣意見。其言辭甚為懇切直爽,孝宗大為贊賞,封他做了狀元。歷官溫州、潮州知府、國子監(jiān)祭酒、廣東提舉等職。他政績突出,尤其是在溫州、潮州知府任上,為政清廉、興利除弊、復(fù)蘇民田,深受百姓愛戴,離任時,百姓送“萬民傘”。 永泰人為了紀念“七年三狀元”這一奇跡,特意修建了“三元祠”和“聯(lián)奎塔”。聯(lián)奎塔至今仍在風雨中屹立,勉勵后人勤奮向?qū)W。 聯(lián)奎塔 三元祠 ![]() ![]() 書香世家,五子登科 在宋代,福州永泰還出過一個“學(xué)霸”家族——張氏。北宋仁宗皇佑五年,永泰人張肩孟登進士后,其五子相繼登科。長子張勵,于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登進士;次子張面力,宋熙寧九年登進士;三子張責力,熙寧丙子文武兩舉,太學(xué)博士;四子張勸,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登進士;五子張動,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登進士。 父子六進士使得當時全國上下都轟動了,人們贊美說:“靈椿一株秀,丹桂五枝芳?!睆埣缑嫌袑O12人,除兩人不仕外,其余皆宦于時,加上兩名侄孫為官,剛好祖孫三代十八條官帶。 那么,是什么成就了這個書香世家呢?在永泰《張氏族譜》中,留有96字的祖訓(xùn),它告誡后世子孫不忘前人圣德,并為他們立身做人提供了行為準則。與其說“五子登科”“三代人十八條官帶”是一個奇跡,不如把它理解為是嚴謹家風下的必然結(jié)果。 (來源:微信公眾號“福建人雜志”·黃煒梁、 |
|
來自: 老朱748ib1xkur > 《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