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太史公司馬遷曾遭受過宮刑,而這是他冒死替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激怒漢武帝的結果。那么這個李陵是誰?他投降匈奴到底是貪生怕死還是權宜之計?司馬遷因他受奇恥大辱是否值當? 李陵,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之孫。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向漢武帝請求攻打匈奴,收復失土,并于九月率5000人從居延出發,經過30天長途跋涉,與匈奴軍大戰與浚稽山。李陵初戰告捷,但后來因手下一個士兵叛變泄密,加上寡不敵眾,最終兵敗被俘。邊關報告朝廷,李陵投降,漢武帝大怒,朝中大臣也都大罵李陵,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仗義執言,為李陵辯白求情。但司馬遷一番話非但沒有說服漢武帝,自己還被牽連定罪,處以宮刑。 李陵數年無音信,漢武帝派公孫敖去打探消息后,得到的回復竟然是:“李陵在匈奴整編訓練軍隊,要攻打大漢。”漢武帝聽后惱羞成怒,夷其三族,把李陵的母親、妻兒、弟弟全都殺了。而實際上,替匈奴訓練士兵的是早年投降匈奴的漢都尉李緒,并非李陵。漢武帝此舉,徹底把李陵推向了匈奴一邊,李陵怨恨漢武帝殺他家小,詐降成真,娶了匈奴公主,永遠留在了異國他鄉,至死未歸漢。漢武帝死后,漢昭帝即位,曾借漢匈和親之際派人勸李陵回國,但被李陵以"恐再辱"為由拒絕。
李陵作為一位漢奸叛將,卻被司馬遷奉為“誠實信義之人”,為他受宮刑大辱;被蘇武贊為“當世英才”,替他說盡辯白之詞。所以筆者愿意相信,李陵本是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只是無奈陰差陽錯被推向叛國深淵,背負了千古罵名。善惡對錯只在一念之間,如果當初漢武帝能聽取司馬遷的諫言,選擇相信李陵,一切或許都會不一樣,司馬遷不用受凌辱,李陵也不必遭惡名。只是歷史不可假設,李陵的功過是非也只能留給后人去評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