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永民 圖:來自網絡 大姨是外公在她三歲的時候,從山東魚臺縣農村的一戶人家領來的,母親說,外婆結婚后,生了四個孩子,但都沒有存活,外公考慮到外婆的身體狀況,于是,外公退而求其次,選擇了領養。 大姨現在已經73歲了,比我媽媽大6歲,又在同一家庭中長大,但她們的性格卻大相徑庭。 外公說,當時把大姨領回家時,她面黃肌瘦,身上長滿了瘡,身上一股怪味,兩只眼睛也沒有神采,她的生父以為這孩子活不下去了,才將命懸一線的大姨送給了外公。 就這樣,大姨在外公外婆的呵護下,開始了新的人生。 那時,外公家的生活條件并不寬裕,但為了能夠讓大姨活下來,自己省吃儉用,總算撿回來一條命。 前些日子,我和媽媽去看望骨折的小姨,無意間再次提到關于大姨的話題,小姨忍不住地說了多次,大姨真的是一個沒良心的人。聽小姨這么講,關于大姨的前塵往事,又悄然從心底泛起,想想真讓人心酸不已。 在大姨到我外公家之后,外婆接連又生了三個,那就是我的舅舅,我的小姨和我的媽媽。 大姨小時候,乖巧可人,上學時成績一直是前幾名,為了讓大姨得到更好的教育,外公咬緊牙關,把大姨一直供養到初中畢業。 當時趕上國家的特殊時期,大姨失學之后,就回到了農村種地。 聽媽媽說,大姨是個很靈巧的人,外婆教過幾遍之后,她干啥像啥,她納的鞋子,穿上不大不小,特別舒適,她織的毛衣,既時髦又合身,另外,特別是插秧,大姨一個人一天可以完成三畝左右,她的紀錄后來一直無人能破。 在外公外婆的眼里,大姨就是他們的驕傲,再加上大姨是要來的,因此他們對大姨總是百依百順。 紙里終歸包不住火,在大姨16歲那年,隔壁的三姥姥在無意間說出了大姨的身世,她這樣一說不打緊,卻為以后的親情交往,埋下了禍根。 大姨沒有和外公外婆商量,就直接去找直接的生父生母去了。大姨的親生父母還算識大體,就當天晚上把大姨送來,心地善良的外婆直接說,要不我們以后就當親戚走動吧。 其實,當時的外公外婆家里,因為家里四個孩子,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外公想著,既然大姨找到了自己的父母,要不干脆叫她回去算了,可外婆覺得大姨和其他孩子一樣,都是她的心頭肉,說啥也不肯。 轉眼,大姨到了談親論嫁的年紀。按照外婆最初的打算,想把她介紹給弟弟的二兒子,弟弟的二兒子長相不錯,高中畢業,在村辦小學代課,人也比較活絡踏實,將來在一起過日子,肯定差不了。 但大姨卻瞞著外婆,自己談了一個在街上的對象。無論外婆如何苦口婆心的勸規勸,都無濟于事。 婚期就要到了,大姨的親生母親卻說,既然是她的親生女兒,要不就在她家嫁出去。平時一向比較柔弱的外婆,這次卻真的發了脾氣。她和大姨的生母吵了起來,而大姨卻完全站在生母的那一邊,對外婆說三道四。 大姨的婆家,到外婆家也有兩里地的路程。婚后的大姨,偶爾也會到外公外婆那里走動,他們把大姨依然當成自己的孩子,但因為曾經那一次的爭執,外婆的心里,總會閃出一絲絲的憂慮。 大姨婚前的房間,外婆還給她留著,只是大姨再也沒有住過。有時大姨夫去碭山販賣綠豆沒有回家,外婆就說,我的妮來,要不今晚就住這里吧,娘也能給你說說心里話。但大姨還是借故走開。看著大姨離去的背影,外婆流下淚來。 有一次,外婆聽人說,大姨給她婆家的鄰居講,說外婆“黑心”,對她和親生的孩子,完全是兩種態度, 外婆聞聽,氣得一下子癱軟在地,身子涼了半截。想想二十多年來對她的養育之恩不說,還居然說出這樣的話。外婆跑到大姨家去對質,她先是百般抵賴,后與外婆推推嚷嚷,并大放厥詞,像你這樣的娘,無理取鬧,不要也罷。 回家后,外婆哭了好幾天,大病一場。母女這樣撕開了臉,算是恩斷義絕了,大概有三四年吧,外公外婆與大姨都沒有見過面。 大舅勸外婆,她不認就不認,你還有三個兒女,像她這樣沒良心的人,為她氣壞了身體不值得。 外婆雖然和大姨沒了來往,但外公外婆每次到街上趕集,還是站在遠遠的地方,向著大姨家的小院內張望,遇到大姨的同村人,還是偷偷的打聽,問大姨的日子過得是否順當,小孩子是否聽話,家里是否平安等等…… 大姨夫做綠豆生意賺了一些錢后,人也變得不安分起來,聽人說,他和街上的一個女性有扯不清的關系。脾氣倔強的大姨得知后,哪肯善罷甘休,她找到和姨夫姘居的女人,把對方的臉打得鼻青臉腫。 臉面盡失的大姨夫惱羞成怒,他們夫妻倆在院里又是一場血戰,結果大姨夫的耳朵被咬傷,大姨鼻子骨折住院了十四天。大姨的親生父母卻置若罔聞,就連大姨受傷住院的前前后后,都沒有見到他們的身影。大姨此后的生活狀態,不言自明。 后來,外婆知道大姨挨打的消息后,和外公拿著棍子去找大姨夫算賬,外婆是個外柔內堅的女人,在和大姨夫的對峙中,她說出來的道理,讓大姨夫心服口服。后來,大姨夫除了斷絕和那女人的交往,給大姨道歉之外,他賺的錢,全部都交給外公保管。 在外婆的心里,大姨始終是那個乖巧懂事的女孩,縱然她犯了一百次錯誤,外婆也能找到一百次原諒她的理由。二十年的親情,豈能是一兩次吵架就徹底了結的呢。 在大姨出院后的第二十天,已經康復的她帶著兩只公雞和一條大鯉魚,來到了外婆家,見到了外婆,撲通一聲跪下,并一再說當時自己一時沖動,做了對不起家人的事。 當大姨哭著再一次叫“大大”和“娘”的時候,外公外婆和大姨哭著緊緊地抱在了一起。是啊,不管孩子走多遠,永遠都是父母心頭的牽掛;孩子無論對父母多么過分,父母都會選擇寬容。雖然大姨身上雖然沒有流淌著外公外婆的血液,但他們含辛茹苦地把大姨撫養成人,犢子之情,怎能相忘。 自此,兩家的生活也走上了正常的軌道,逢年過節,你來我往。雖然疙瘩還在,但過去的陰霾也漸漸在彼此的心中散去。平時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會彼此送來送去,農忙的時候,大姨的兩個孩子也會給外公外婆幫忙。 農閑的日子,大姨就蹲在門口的樹下,給弟弟妹妹們做布鞋,單鞋棉鞋,做了一雙又一雙。那時,我才6歲,就穿過了大姨做過的四雙鞋子,那時,大家都很窮,但那卻是親情最融洽最溫馨的一段時光。大姨家有了外公外婆的照顧,大姨夫再也不擔心家里,也可以放心在外面經商了。 日子如水一樣,緩緩地流淌。外婆的心,總會不由自主地飛到街上。如果兩天見不著大姨,她都會叨叨個不停。那味道,仿佛外婆還把大姨當成一個姍姍學步的孩子一樣。一旁的舅舅和媽媽聽了,心里都酸溜溜的,這親生的都沒有牽掛成這樣。 這是一段溫馨的時光,細碎的記憶中,我親眼見證了外婆的良苦用心,只要外公外婆他們心里舒服,就算有點偏心,舅舅和媽媽又何樂而不為呢? 后來,大姨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先后考上了大學,老三也在徐州市里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大姨夫在街上開了一個商店,家境日益豐厚。 外公外婆看到大姨家過上了好日子,心里也感覺非常舒坦。而大姨隨著兒子們一個個結婚,則忙于照看孫子,再也沒有時間來看望外公外婆了。 媽媽說,每次看到外公外婆坐在門口孤獨的樣子,心里就非常難受,尤其是舅舅去東北經商之后,外公外婆一下子憔悴了很多,但外公外婆卻沒有任何怨言,他們知道,孩子們去遠方,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2012年的6月,正在搟面條的媽媽,接到了小姨的電話,說近段日子,外婆感覺肚子不舒服,帶她去鎮上體檢時,被院方告知得了肝癌晚期。媽媽聽到后,當場就放聲大哭。勞碌了一輩子的外婆就這樣一病不起,在縣醫院看了兩周之后,就回到了家里。外婆已經不能進食,只能靠村里的醫生,打一點營養針來維持生命。 黑龍江做生意的舅舅和舅媽知道外婆的不幸之后,連夜從數千里之外趕回家。在外婆的身旁盡自己最后的一點力量。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大姨卻跟著別人去了浙江湖州的一家服裝廠做清潔工,小姨給她打了三四個電話,她都說單位太忙,實在請不出假。 外婆彌留的日子,她已經不能說話,可她的眼睛始終不肯閉上,茫然的目光在周圍的人群里掃來掃去,大家都知道,外婆在尋找大姨,可外婆的愿望最終也沒能實現,直到她咽氣,也沒有等來她朝思暮想的女兒。 在外婆“下地”的那天中午,大姨帶著二兒子,才風塵仆仆地出現在大家面前。但當舅舅談及外婆的喪葬費用時,大姨則直接表態。現在最小的兒子剛結婚,外面還欠了一屁股債,自己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小姨夫一聽頓時怒不可遏,直接回擊大姨:“你們家蓋著最好的樓,第一個買轎車,你身上上的三金不會是假的吧?” 說著,兩個人就在葬禮上大吵起來。舅舅厲聲制止他們,“你們不愿意出錢就算了,我一個人來承擔,大姐,你的良心都讓狗吃了!” 外婆的去世風波,使大姨與大家的關系再次降到了冰點,舅舅明確對大姨表示: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從此,大家的親情一筆勾銷。 聽著舅舅說這樣絕情的話,外公哭得泣不成聲。 2016年5月16日,年邁的外公因為雨天路滑摔倒在地,導致腦淤血。在救治的幾個月里,外公同樣也沒有盼來大姨的身影,他和外婆一樣,也是帶著遺憾離開世界的。 臨終前,外公拉著舅舅、小姨和媽媽的手,一再叮嚀:你姐姐也有她自己的苦衷,你們千萬不要和她計較…… 媽媽說,外公的一句話,她聽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個人躲在大門外失聲痛哭起來。外公外婆這么多年的傾心付出,卻沒有換來大姨的應該給有的溫暖,外公外婆的包容和善良,像水滴在冰冷的磐石上,沒有任何接納。 媽媽為外公外婆難過,外公去世的那天,是媽媽哭的最兇的一天。 如今,一切早已成為過眼云煙,往日的是是非非,都已被雨打風吹去。媽媽、舅舅和小姨,都也相繼步入了老年。 大家也都知道,父母的一切付出,并不是為了得到孩子的回報,但做孩子的,應懂得體諒父母的苦心,父母不求別的,只求自己的子女“心中有他們”。 今年大姨也已經過古稀之年,不知道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會不會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外公外婆二十年來的養育之恩,想起外公外婆對她的惦記,想起…… 假若她良心未泯,她一定會為當初的決定后悔,我相信! 因為,人心都是肉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