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成長是一門無法重來的遺憾藝術。不久前還是那個抱在懷中、疼在心尖的奶娃,突然有一天就變得有思想,有脾氣,有判斷,有主張了。曾幾何時,耐心教他們學說話,欣喜地聽他們蹦出一個字,一個詞,爾后有一天,突然就在與他們“唇槍舌戰”中敗下陣來,真是有點手足無措。 孩子的“本我”意識日益壯大,做父母的開始不習慣了,諄諄教導,苦口婆心,“這是為你好哇”!一方面,父母在努力地愛,希望能激發出孩子潛意識中的完美“超我”,另一方面,孩子則不情愿長大,不喜歡成人世界條條框框的約束。那么在這個時期,我們應該怎樣更智慧地陪伴孩子呢? 一個偶然,我和孩子在圖書館里發現了這本《淘氣鬼妮娜》。繪本的小主人公妮娜一開始特別的懂事、聽話,努力讓自己的言行符合成人世界的評判標準,終于成為了一個別人眼中的“完美小孩”。但是,她并不快樂。在她的心里,自我的需求并沒有因為完美小孩就得到滿足。 于是,她又迅速轉向了另一個隨心所欲的狀態,刻意違背社會要求,和父母對著干,惹所有的人生氣,從而被貼上了“淘氣鬼”的標簽。但是她發現,自己仍然高興不起來,并且質疑自己,這樣淘氣真的好嗎? 最后,聰明的妮娜終于體會到了一點,那就是刻意做個乖寶寶或者故意做個淘氣鬼,其實都很無趣,她只想做“妮娜”,做自己。于是,她開始學習在一定的社會規則之內,堅持自我,平衡自我,可以不完美,但卻變得快樂起來,也讓周圍的親人和朋友感到舒服。 我帶著孩子一起,細細品讀了幾遍,并討論了妮娜的感受和他自己真實的想法。我聽到了孩子對日常生活中被干涉過多的一些反饋和心聲,讓我有機會認真想想,什么樣的童年才是最好的,于他最好,于我們也最好?原來,答案就在書中——最好的童年就是讓孩子做自己!妮娜從乖寶到淘氣再到做回真實的自己,也正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心路歷程。 細究起來,吃喝本能的驅使,讓嬰幼兒自然而然聽懂成人的語言,讀懂成人的表情,討得大人的歡心,獲得需求的滿足。隨著人格不斷健全發展,他們會在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中不斷磨合,慢慢摸索出一個能滿足社會、家庭和自我的共同期待。做父母的要跟得上他們成長的節奏,并且時刻提醒自己,放手、放心、放下包袱! 有專家稱,“一個一直聽父母的話,聽父母的安排而沒有自我探索、自我嘗試的人,在成年后不可能完成復雜的社會功能”。換言之,一個從小到大沒“問題”的孩子,只是出“問題”的時機沒到而已。這句話雖然有些“言重”,但是如果在關鍵的童年時期,家長總給孩子正向強化、“正確的教育”,而不給孩子犯錯的環境以及試錯的氛圍,就會在無形之中隱藏危機。 尤其性格內向的孩子,更傾向于包裹自己的真實意愿,強忍著內心的渴望,去適應,去迎合,而非主觀上所樂見和接納。這樣的情況,更容易造成孩子內心的糾結,扭曲,甚至虛假,偽裝,嚴重的會逐漸導致分裂人格。 讓孩子做自己,就要克制包辦的沖動。家人給孩子喂魚吃,總挑沒刺兒的嫩肉,他就誤以為魚肉本應如此。而我會當面給孩子剝開魚肉,展示里面的魚刺,并揀一些刺不多的部位,讓他學著自己吐刺。 舉一反三,包辦式家長最坑娃,只要不涉及安全隱患,就應鼓勵他們勇于嘗試,大膽去做,即使弄的一團糟,也不要責備和諷刺,告訴孩子錯在哪里,如何處置,今后怎樣避免。這樣,孩子的內心不會因為犯錯而恐懼,對自我能力也有一個客觀認知,既獲得心靈的自由,也不會不知天高地厚。 讓孩子做自己,就要尊重他們的想法。用同理心去體會,一件事情當中,他們為什么這么想,這么做?父母們一定要放下“過來人”的姿態,讓孩子充分表達,往往能從他們的應對中獲取設想不到的靈感。溝通當中多用一些“驚嘆號”,“我怎么沒想到!”“你這個解釋更精彩!”這樣的氛圍,能讓孩子充分的被尊重,樹立信心,同時,學著對自己的想法以及由此帶來的后果負責任。 讓孩子做自己,就要摒棄對“別人家孩子”的臆想。每一個孩子都帶著特有的人格特質和情感需要,說的直白一點,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帶著缺憾降生的,不在此處,就在彼處。要讓孩子安心做自己,父母就得先安下心來,孩子是自己親生的,不完美,但唯一!如果連自己孩子的不足都接納不了,如何接納他人,接納社會?孩子不應成為負載父輩們未竟夢想的工具,他們也不用活在別人的影子中,一輩子都不用。 童年時期,最重要的是在他們心里播種希望,播種快樂,播種愛,無論面對的是乖孩子傾向的還是淘氣娃氣質的,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充分了解自己和需要適應的環境,相信他們會和妮娜一樣,發現“做自己”這一生活的真諦,有信心、有能力讓周圍的人舒服的同時,自己也快樂成長,從容自在! 作者簡介 本書的作者茱莉葉·邁克伯格從劍橋大學畢業后,在倫敦和羅馬尼亞的學校做了很長時間的志愿者。和孩子在一起,使得茱莉葉獲得了大量的創作靈感。她有了孩子之后,就開始自己創作圖畫書的故事。 本書的畫者安娜·勞拉·坎托內,一九七七年出生于北意大利Allessandria的Acqui Terme,一九九九年畢業于米蘭的歐洲設計學院,在學時便開始職業插畫生涯。 她的作品曾兩次入選“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還曾入選過“安徒生獎”、“布拉迪斯大獎”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