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省制度始于金朝,蒙古入住中原后,仿行金制,在全國各地建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朝的行省改動頻繁,總數量為十幾個,其中有十個算是本土行省,軍事政治一體,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另有幾個行省純粹是為征戰吞并而設,是典型的軍事機構。 為了征服越南緬甸一帶,忽必烈成立了“緬中行省”、“占城行省”、“安南行省”。其中的“安南行省”后來又改名為“征交趾行省”,再后來又改為“湖廣安南行省”,從字面理解,這個省的管轄范圍實在是不算小。 忽必烈派人征伐占城、安南、緬甸、日本,好像沒有怎么成功過,就連征伐爪哇,也乏善可陳。不知他當時是嫌棄路途太過遙遠還是其他什么原因,最終是沒有成立什么爪哇行省。 成宗鐵木耳在位時,忽然想征服琉球,元朝時的琉球不是后來的琉球,正是現如今的臺灣省,為了征服大計,成宗在大德元年二月特地把福建行省改為“福建平海行省”,把省會移到了泉州,籌劃了兩年,又放棄了“平海”的想法,害得福建行省也跟著降級,劃回江浙行省。 日本省始終是元朝說不出的痛,為了報至元十一年吞并日本未成之恥,至元十七年,忽必烈初設“征東行省”,劍指日本。該省戰斗人員超過十萬人,可惜征討失敗,于是該省只存在了兩年半,便被忽必烈含恨廢掉。 又過了兩年,忽必烈又想繼續東征,于是“征東行省”的編制再度恢復,這一次恢復的時間仍然是兩年半多一點,全國上下總動員,東征計劃最后胎死腹中,于是該省再度廢掉。 多災多難的“征東行省”在1299年又頑強的第三次建立了起來,這次的建立者是成宗,建立目的卻不是日本,而是鎮壓高麗,頭兩次“征東行省”的建立,高麗國王的名銜是左丞相,這次卻成了鎮壓對象。“征東行省”的第三次恢復建制仍然沒有擺脫老傳統,兩年半后被廢掉。 1321年,“征東行省”又神奇的站起來了,元英宗又封朝鮮國王為左丞相,這個充滿著光榮的使命感的行省,雖然自四度成立之日起,一直沒有派往大海東邊的戰場,卻一直撐到了元朝滅亡那一天。 元朝國祚一共98年,為征討日本而成立的“征東行省”卻四度成立,且頑強的存在了55年,害得大海對面島上的人們心驚膽戰、心驚肉跳了整整55年。一直到元朝滅亡五十一年后,朝鮮的世宗派200艘船登陸日本對馬島剿滅海盜,“日本省”的人們還在瘋傳“蒙古來了兩萬多艘大船兵發日本!”元朝滅亡八十年之后,“蒙古人又來襲啦!”的謠言仍然時不時地飄蕩在日本的大街小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