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巔峰盛世,期間各路大詩人層出不窮,不過真正出名的女詩人卻屈指可數,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四大女詩人”李冶、薛濤、劉采春、樂婉。其實除了她們之外,唐代還有一些女詩人,同樣才華斐然,不過因為在其他領域光芒太盛,所以她們在詩歌方面的才華被遮掩,導致后世之人對于詩歌成就并不是那么了解,上官婉兒如此,而她的主上武則天同樣如此。 武則天身上最大的標簽就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但很少有人知道,她寫起詩來同樣有著不俗的表現。她一生最為出名的當屬兩首詩,一首婉約比肩李商隱,一首霸氣指數超李白,水平不輸多數唐代大詩人。而且這兩首詩在武則天的人生中都有著很重大意義。 第一首:婉約比肩李商隱的詩,讓她“東山再起”。 武則天初入宮時,做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不過卻沒有得到太多寵愛,只是后宮三千佳麗中的普通一員,不過在唐太宗病重期間她和太子李治之間建立了感情。在唐太宗駕崩之后,武則天和其他一眾嬪妃被下放至感業寺出家為尼,雖說之前她和太子李治有了感情,但是當李治繼位變成唐高宗之后,面對著鶯鶯燕燕,便將她拋之腦后,這一忘就是四年。如果故事按照這個方向發展,那么武則天的命運將是伴著青燈古佛終老。于是她便寫了首詩給李治: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因為想你,我恍恍惚惚將紅色看成綠色,也是因為想你,我變得身體憔悴,精神支離。如果你不相信我近來常常因為想你而落淚,那么你就打開箱子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 武則天這首詩首句通過“朱”“碧”的對比,突出了自己對李治的思念。次句則是直抒胸臆,滿滿的都是哀婉。從外表寫到內心,不變的是那股濃濃的思念。三,四兩句則是通過具體的意向,將自己的一腔真心和盤托出,塑造出一個對于感情執著、決然、不掩飾的女子形象,讓人讀之便能感受到女子內心洶涌的情感波動,極大地豐富了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情感。 這首詩送到李治手里,他一下子便想到兩人曾經的感情,再看看武則天對自己的情深義重,內心也是頗為感動,于是便將她接回了皇宮。而這也預示著武則天再一次走近了權力的中心。 第二首:霸氣指數超李白的詩,讓她“坐穩江山”。 武則天初登帝位之時,名不正言不順,有很多臣子其實心里都還是偏向于李氏,于是便密謀造反。寒冬臘月,他們謊稱上苑百花盛放,邀請武則天駕臨上苑賞花,其實就是想在此對武則天下手。而武則天明知如此,但她又不能不去,畢竟初登帝位本就不穩,這個時候還露怯的話那這皇位就更不穩了。于是她便寫了首詩派手下到上苑當眾宣讀。 《臘日宣詔幸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詩的大意就是:明天我要游覽上苑,速速去報予春神知曉,百花需連夜開放,不要等到春風吹拂才開放。 這首詩雖然簡單,但是卻霸氣異常。要知道以“狂”著稱的李白最多也就是被稱為“謫仙人”,但在武則天筆下,天上的真神都需聽她號令,這樣的磅礴氣勢和凜凜威風也正好顯示了武則天作為皇帝主宰一切的神氣和至高威嚴。 這首詩宣讀完的第二天,武則天率領群臣到上苑游覽,果然是百花齊放,那些心懷不軌的臣子覺得上天都站在武則天一方,于是對于謀反一事也就偃旗息鼓了。當然,百花齊放并非是上天所為,而是武則天連夜派人移栽過來。一場潛在的危機,卻被她用聰明才智不僅化險為夷,還更是懾服群臣,武則天的手腕可見一斑。 倘若不是皇帝,她或許能夠成為名垂青史的大詩人。 其實從這兩首詩不難發現,武則天在寫詩方面還是頗有天賦的,只是她志不在此,所以寫詩什么的只是她生活中的小插曲。如果她不是皇帝,如果她只是嫁給一位普通的讀書人,說不定她也能夠成為像李清照那樣名垂青史的大詩人。大家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