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情中“陪伴是最深沉的告白” 有一對夫妻 在十年以來 幾乎每天堅持運動鍛煉10公里 但熱愛運動的他們, 卻雙雙要換了膝蓋!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經過了解 這一切都是因為 ▼▼▼ 10年前 65歲的李女士檢查出患糖尿病,對妻子愛護有加的丈夫決定陪著糖尿病妻子暴走,夫妻雙方都密切關心彼此的身體,詳細記錄各項指標。 10年后 隨著年齡的增長,讓人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夫妻兩人關節逐漸出現疼痛、腫脹的情況,且反復發作,特別是晨起剛走路以及長時間行走之后更為劇烈。 關節疼痛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經醫生的檢查,夫妻倆的膝關節均嚴重變形!!! 在經過精心的準備后,夫妻倆選擇「膝關節置換手術」。一切安好,手術成功完成了 但是,問題來了 ▼▼▼ 中晚期的患者, 由于疼痛難忍, 保守治療效果也差的情況下, 可以選擇膝關節置換 但是關節置換術也是最終的一個治療, 創傷比較大。 因為關節置換的假體是人工材料, 這些材料通常使用壽命為20年左右。 所以,大家一定要 在早期就做好膝關節保護 ▼▼▼ 臨床上除了因年齡增大而發生骨關節退行性病變的患者以外,80%-90%都是運動過度造成的膝骨關節的損傷。 運動不正確,會導致膝蓋提前磨損老化! 我們的膝關節表面都有一層軟骨,能夠潤滑、吸收沖擊、減緩摩擦和保護關節。 然而,軟骨也是會被磨損的。隨著年齡增長、過度使用或者外來損傷,軟骨表面不再光滑,就會產生令人不適的摩擦感,加上滑膜上神經豐富,疼痛和炎癥隨之而來。 ▼▼▼ 1. 走路步數:6000步 人常說“萬步走”,不過中國膳食營養指南建議是日行6000步。 6000步比較安全,萬步只是利于記憶。 能走多少,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必過于刻板,出現身體不舒服或者感覺疲勞,建議停止運動。 同時健走前后最好做做拉伸,增加關節的靈活度。 2. 走路裝備:鞋底要微軟有彈性 走路一定要選雙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因為健走時腳底所受到的沖擊是全身體重的1.2~1.5倍。 一雙合腳的軟底跑鞋,可緩沖走路時腳底的壓力,保護腳踝關節免受傷害?!瓣币幌滦讘撦^自如的彎曲,穿上走幾步,鞋底有輕微的彈力但不至于太軟。 3. 走路時間:至少30分鐘 步行的速度可分為: 慢走 (70~90步/分鐘) 中速走 (90~120步/分鐘) 快走 (120~140步/分鐘) 極速走 (140步以上/分鐘)。 盡量不要飯后立即出門鍛煉,一般最好隔1小時左右。有一定運動能力的老人可采取中速或快走,每次30~40分鐘,可進一步強化心肺功能。走路以微微出汗為宜。 4. 走路姿勢:抬頭挺胸 最理想的走路姿勢,頭部應該是垂直的,不要盯著腳下看,一定不要含胸,而是將胸部挺起來,同時收緊小腹和臀部,最好讓手臂輕微彎曲,隨著步伐自然擺動,體現出韻律感。走路時可有意地調整呼吸,建議走三步吸氣一次,再走三步呼氣一次。 ![]() 5. 并非所有人都適合劇烈運動 潛在惡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臟病的人,快步走后甚至可能誘發心臟病。因此,當你走路后發現有明顯的呼吸困難、胸悶等癥狀,就該馬上停下來休息。如果癥狀不能緩解,或者持續幾天都出現類似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排查是否有心臟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