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魁山,河北安國人,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甘肅省首屆名中醫、號稱"西北針王"、"中國針灸當代針法研究之父"。曾任中國針灸學會理事,中國針灸學會針法灸法研究會顧問。
鄭魁山
著有《針灸集錦》、《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針灸補瀉手法》、《鄭氏針灸全集》等14部著作。
鄭老以手法治療疑難雜癥而著稱,“溫通針法”是他獨創的治療各種疑難雜證的特色針刺手法。該手法補瀉兼施,能達到溫經通絡化痰濁、祛風散寒、行氣活血、扶正祛邪的效果。
鄭老的溫通針法
鄭老如何用“溫通針法方法”治療肩周炎呢?
鄭老認為本病常因扭傷、過勞、風寒濕侵襲所致。宜采用祛風散寒、溫經通絡、活血舒筋利節的方法治療。
1 醫案(正氣不足、寒濕痹阻型)
· 朱某,女,42歲,教師。右肩關節疼痛3年, 加重1周。經多家醫院診斷為肩周炎,曾針灸、中藥外敷及內服等療效均不好,因感冒受涼后疼痛加重。
2 初診
· 右肩部膚涼,活動時疼痛,局部肌肉緊張,壓痛明顯,肩關節外展明顯受限,梳頭動作受限。舌淡苔薄,脈細緩。辨證屬正氣不足,寒濕痹阻經絡;治宜溫經通絡止痛。
3 治法
· 取天宗穴為主,患者取俯伏臥位,在天宗穴處用指壓法找到敏感點,左手拇指為押手,右手持1.5寸毫針斜向直上刺寸1寸左右,尋找針感。
· 待患者有酸脹感時即行捻轉補法,使針感沿肩胛擴散至肩關節部,針尖頂住感應部位守氣1分鐘, 此時患者告知有溫熱感逐漸產生,即退針至皮下,再將針尖向下呈30。角刺入1.2寸左右,尋找針感,同樣施行捻轉補法, 使患者感覺肩關節有抽動感,守氣1分鐘,再退針至皮下,按前法依次向上斜刺、守氣、出針至皮下、向下斜刺,守氣,共3次。
· 出針后患者即感肩關節部溫暖舒適,囑活動肩關節數次,再讓患者取側臥位,針肩前、肩髃、肩貞、條口穴,行捻轉補法,留針20分鐘。
每日1次。守上法共治療5次,諸癥消失。2月后隨訪無復發。
為何取天宗穴?
天宗穴為手太陽小腸經穴,位于肩胛岡下窩,其深層肌肉結構有斜方肌、岡下肌、大圓肌,支配神經依次有脊神經后支、副神經、肩胛神經等。古人有“肩重,肘臂痛不可舉, 天宗主之”之說。天宗穴用一般之刺法往往不易產生針感傳導及溫熱感。
針法指南-
本案例針刺天宗穴時,針尖向上斜刺針尖部達斜方肌、岡下肌、大圓肌及其支配神經,調節肩胛、肩關節部肌肉神經的功能活動;針尖向下斜刺使針尖到達背闊肌之上部,調節肌肉的活動,協調肩關節的后伸內收及內旋功能。
同時采用針刺捻補法守氣可使針感定向傳導擴散并在肩關節局部產生溫熱感,配合捻補針刺肩部三穴及條口穴,共奏通利關節,溫經活絡止痛之效。
·END·
■ ■ ■ ■
您是否覺得不過癮?
官微:E海觀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