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櫻桃栽培普遍上以設施栽培和露天栽培為主。露天栽培大櫻桃成本低,但在露天環境中,大櫻桃多會發生雨裂、鳥食等災害。 而大櫻桃的設施栽培又分為冷棚和暖棚,暖棚大櫻桃上市時間早,能有效防治雨裂、鳥食、果蠅等,可是暖棚栽培成本太高,讓許多大櫻桃種植戶望而生畏。冷棚價格相對于暖棚要低一些,但冷棚上市時間又較暖棚晚,喪失了“搶早”的先機,價格很難拉上去,也不適合大面積的推廣。 實際上,在露天栽培和設施栽培之間我們還可以選擇一種折中的大櫻桃栽培方式——半設施栽培。 什么是半設施化栽培?智利大櫻桃在我國被叫成了“車厘子”,它的個頭大、顏色黑、硬度高,深受我國消費的喜愛。我國大櫻桃與智利大櫻桃相比,除了品種和采后處理的差異外,另外一個差異就是半設施化栽培了。 什么是半設施化栽培呢? 半設施化栽培較暖棚栽培和冷棚栽培來說,大櫻桃種植成本低。一畝地的大櫻桃果園進行半設施化改造,價格在2萬元左右,可以有效的防鳥和防雨裂,整套設施正常的使用壽命在8年左右。整體上的成本還是比較低的。 在智利或者新西蘭的一些大櫻桃園里,防雨棚、防鳥網、果園加熱設備、防倒春寒的果園熏煙設備等是一應俱全的。 而我國普通果園里的設備幾乎為零,一些規模化果園里的設備也僅僅有防鳥網,簡易的防雨棚都沒有普及。大櫻桃雨裂問題從而成了一直困擾我國大櫻桃種植戶的一大難題。 防雨裂還要靠設施防雨裂、防鳥、防自然災害是大櫻桃的全球性難題。防鳥且不多說,防雨裂則需要多聊幾句。由于我國多數大櫻桃果園為“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沒有集中化來經營,導致我國大櫻桃果農在大櫻桃防雨裂上的投資成本并不高。 除了習慣性的“看天吃飯”外,我國大櫻桃的防雨裂更多人將希望寄托在大櫻桃品種上。 一個大櫻桃的品種抗不抗雨裂成了我國大櫻桃果農衡量大櫻桃品種好壞的一大標準之一。而實際上,多數大櫻桃品種對雨裂沒有什么抵抗力,完全抗雨裂的大櫻桃品種還沒有出世。指望品種上抗雨裂,實際上是掩耳盜鈴的一種行為,種過大櫻桃的老熟手應該都了解,沒有一個大櫻桃品種說自己不抗雨裂的。 指望品種來抗雨裂,是沒有前途的。不如多琢磨琢磨半設施化的大櫻桃栽培模式,利用防雨棚來防雨裂。 大櫻桃的防雨棚設施也分兩種,一種是全天遮蔽的防雨棚,另一種是可以可自動化收縮的防雨棚。全天遮蔽的防雨棚會遮擋部分陽光,影響大櫻桃的正常生長。而可自動化收縮的防雨棚在正常天氣下敞開,下雨前由人工控制拉上。這樣既可以保證大櫻桃的陽光需求,又可以預防大櫻桃的雨裂。 延長大櫻桃掛果時間目前,我國大櫻桃普遍存在一個“搶摘”的問題。當天氣不好或者下雨前,露天種植大櫻桃的果農會提前搶摘不太成熟的大櫻桃。這樣搶摘下來的大櫻桃口感非常差,出售后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對大櫻桃的消費信賴。 但是,不采摘的話,在雨中大櫻桃很容易發生雨裂,導致大櫻桃收成和產量下降,對果農造成了影響。 另一方面,果蠅也是影響大櫻桃成熟“趕早不趕晚”的一大原因。很多優質的晚熟大櫻桃品種在我國難以推廣,除了市場原因外,天氣逐漸變熱,果蠅變多,也是一大主因。露天栽培的大櫻桃不敢等晚熟,就是怕天氣一熱,果蠅就從果園中爆發了,讓整個果園的大櫻桃受災。 而半設施栽培的大櫻桃可以很有效的防止雨裂和果蠅。四周大面積、密集化、細空式的防鳥網不僅僅能防網,還可以防止果蠅等害蟲肆意在果園產卵。頂層的防雨棚則在防雨的同時,還可以防止冰雹等特殊的氣象災害。 這樣一來,果農不必太擔心雨裂和果蠅的問題,大櫻桃的掛果時間可以延長,一些晚熟的大櫻桃品種也可以得到較好的栽培。 當然,半設施栽培的大櫻桃栽培模式也不是萬能的,整體的效果要比露天栽培好,但是對果農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