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拖延癥是全人類,每一個人都有的癥狀,不必驚慌,沒有關系的。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事情,這件事情很簡單很順手,一下就做完了。 又遇到一些事情,好難啊,找不出頭緒,想不到解決辦法,自己沒法辦到啊。先放放吧,放后面再處理吧。或者是感覺好累啊,先休息一會吧,看個小視頻,愉快,放松一下,再處理吧。 這種遇到大腦需要高速運轉,絞盡腦汁的事兒,大腦傾向于先放放,好累啊,放松一下吧。這就是拖延。 拖延癥這三個字加了一個癥字,也許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病了,這是一種癥狀了。其實不是的。這是正常的。 雖然是正常的,但是總會降低你的工作計劃完成效率,這也是會對你產生一些不好的情緒的。比如你拖延了這件事,后面由于時間很緊張,那你匆匆完成,那一定不是完美的,于是你會責怪自己,咋就這么喜歡拖延呢。 于是我們討厭拖延癥,我總想克服拖延癥,但是我們總是遇到拖延癥。 拖延癥是大腦遇到難以處理的事情的時候自動的反應 ,這是正常的。但是由于拖延帶來的焦慮,煩惱,這是對你造成的不好的情緒影響。 02那為什么我們會產生拖延呢?如何克服拖延呢?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類大腦內部始終存在著兩個相互關聯但又各自獨立的運作系統:一個是感性面,一個是理性面。感性來源于大腦最深層的爬蟲腦決策部分。理性面來源于大腦皮層,前腦的決策部分。 爬蟲腦并沒有深度思考的能力,處理信息簡單粗暴。這個簡單粗暴深層次的內容是保證人類,生物種族的生存與繁衍。 爬蟲腦的決策大多極度趨利避害。比如我們進入一個陌生領域,會產生恐懼感,而且需要思考,學習,也就是需要大腦高度消費能量。高耗能再古老的時代是不利于生存的。 于是爬蟲腦告訴你疲勞了。休息吧。別做這個事兒了。于是就拖延。甚至放棄了。達爾文所說的頭腦進化原則相似——照顧生存是頭腦的主要任務。 可以說這是大腦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但同時他是一種虛假疲勞。 所以呢堅持做一件讓自己進步、但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往往令人非常頭疼。 03克服拖延癥,就是正視這種虛假疲勞。 實際上,這種對新事物初始接觸產生的虛假疲勞感,往往在大腦的承受范圍之內。這個也就是 我們說的反本能。反直覺思維,要理性的思考。用理性思考來取代直覺思考。用慢思考來取代快思考模式。 克服拖延癥最常用的方法,也可以歸結為時間管理,計劃管理,分拆遇到的事情。 我們把大腦想要拖后的事情分解,分拆成為一件件的階段性小目標。然后規劃好時間,一步一步完成他。解析的越詳細,越清晰,你的目標和事情就越清晰和容易了。 做一個大事很難,頭疼了。分拆他,把他變成一件件的小事情,然后階段性的處理完成,再組合起來,就搞定了這件大事了。 另外,再心理上可以給你暗示,告訴自己,大腦那你錯了,我并不累,我可以完成這件事的,反了本能,就解決了問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