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氧氣是個地鐵(大夢) 生活中有太多的煩惱,就是因為誤解造成的,不僅在于人與人之間,有時候自我對現實的錯誤判斷,同樣也會帶來認知上的矛盾和沖突。因為忽略基本概念,導致內心接受程度上偏差性轉移,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困惑以及單方面不切實際的傷害,使得自我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惡性循環中。 獲得和擁有就具備這樣的聯系,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行為,偏偏容易被我們混淆。兩者的確有接近點,在某些時刻也表現得如同可以共通,釋放出來的效應都在改變我們。雖然整體討論下他們不足以相互轉換,但當個體處于迷茫狀態時,自我總會下意識將就地直接利用,于是在錯誤中理解一個錯誤,直到被動清醒或者本身強行覺悟。 獲得究竟是什么呢?獲得是一個輸入的過程,對外界某些事項的接受,并產生相應的心理和情緒。獲得的載體不必那么正式,通常是細節都能夠引發階段性強烈的代入感,甚至可以是單方面的。當然也可是很高調,需要大場面來支撐,否則對不起“獲得”這一個詞的內涵。 獲得是自我在外界中捕獲影響以后條件反射地做出一種及時的回饋,所存在的意義在于維持個體對生活的熱情的追求和美好的想象。無論形式如何,獲得的本質都是自我心理寄托的一種有效補充,哪怕是虛幻的,也會以真實感受的狀態出現。最簡單的獲得,都會在某個階段內帶來實際的化學反應,就算自欺欺人也充滿藝術和諧的美感。 擁有則不同,比起獲得,具備契約型的特性,匹配著片面支配權和非官方認證。擁有意味著個體可以就本身事項對外界作宣傳,但這是權利,不需要真正實踐,具體視個人情況而定。擁有的最大心理優勢是不用太計較安全感,比起獲得的妥協,更加符合外界的普遍定義,執行和體驗都無法相提并論,盡管兩者可以在不一樣的理解中殊途同歸。 擁有或許是實力的展現,但其實也很幸運。這個結果需要很多元素的堆砌才能造就,而一切恰好為個體所有。擁有的價值得以在擁有以后呈現,最大化擁有則必須通過價值的擁有才能實現。擁有是過程完美的初步總結,是對外界參與的直接方式,也是個體自我認可與被認可無時不刻的證明。擁有具備獨立性,卻也融入外界的體系中,自主權在某種程度上相當地大。 對比兩者,雖然不是等級的差距,但同樣是過渡的關系。擁有可以看成獲得更高階段的一種特別形式,是獲得可以實現的最高標準。獲得不一定能轉化成擁有,但可以為擁有提供基礎和開端。獲得同時也可以是擁有的一部分,但屬于在發展過程中自然流出的行為,因此非常普遍。當然,對于不同個體造成的效應也是天差地別的。 雖然能夠相互聯系,但獲得和擁有仍然不能錯誤對待,特別是獲得,不是擁有。獲得大概是一種福利,生活中意外的幸運,通常是我們原本沒有計劃,所以容易培養出依賴,進而產生不舍的情緒。如何合理利用和選擇獲得,是一門學問,雖然無奈,但也實際。有一點顯而易見,那就是:別把獲得當擁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