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是我從一個法醫朋友處聽來的,初聽時有些惋惜,再思考時有些痛心。
因為這種悲劇原本有機會避免,卻因為各種原因,陰差陽錯,最終導致患者死亡。
患者是一位19歲的大學男生,一次同朋友聚餐后出現上腹疼痛。
因為疼痛不緩解,在出現上腹痛約半小時后,被同學送進醫院。
初入醫院時,患者上腹持續性疼痛,面色蒼白,伴惡心,無嘔吐,疼痛放射至腰背部,不能平臥,被動彎腰前屈體位。
幾個同學甚至還在嘲笑患者:“現在酒量怎么這么差勁?”
誰也沒有想到,看似普通的一次就診,竟是患者人生的最后一次。
當時,查了血尿淀粉酶、血常規,均在正常范圍內。超聲提示胰腺周圍滲出。
于是,患者被診斷為“急性胰腺炎”,收入病房進一步治療。
6個小時以后,再次復查血尿淀粉酶,結果超出正常范圍,明顯升高。
結合患者上腹痛的癥狀,血尿淀粉酶和超聲檢查的結果,腹痛前有過飲酒和進食大量肉質類食物的情況,“急性胰腺炎”的診斷似乎已經毫無疑問。
但是,在按照急性胰腺炎對癥處理后,患者的癥狀不僅沒有任何緩解,反而愈發嚴重。
在從發病到入院的18個小時之后,患者突發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繼而煩躁不安、意識模糊!
在患者感染癥狀并不是非常嚴重的情況下,為什么會出現血流動力學的異常?
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消化道穿孔.......這些疾病要不要考慮?
事情的真相,有時沒那么簡單。
此時,值班醫生通過床邊胸片才發現,導致患者胸悶氣喘、血壓下降、指脈氧下降,繼而意識模糊的原因:右側胸腔大量積液!
診斷性穿刺發現大量不凝血,考慮胸腔內血管破裂出血!
為什么會這樣?
明明只是以上腹痛為主要癥狀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為何突發胸腔內大量積血積液?
為什么正在治療途中的患者,病情會從看似平靜的狀態中急轉直下?
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有人無緣無故患病,更加不會有人突然莫名其妙地病情危重!
如果存在這種現象,一定是患者、家屬和醫者沒有發現那些原本已經存在的隱藏信息、細微變化!
比如,這位19歲的大學生。
不錯,患者的確是在聚餐飲酒之后,出現了持續不緩解的腹痛。
但是,患者之所以聚餐,正是因為學校里剛舉辦了運動會,而患者在這場運動會中經歷過劇烈活動!
活動后,患者出現了胸部隱痛,但是這種癥狀被患者和朋友們認為是:岔氣!
緊接著當晚,一直在“岔氣”狀態的患者又參加了聚餐,出現腹痛后,也沒有向醫生提及運動會和胸部的癥狀。
事實上,在生活中有許多類似的患者,他們非常有“主見”。就診時,因為自己認為同目前的癥狀無關,便不會向醫生提及,甚至出于某種目的而故意隱瞞病史。
這位19歲的大學生和同學們,可能是自認為胸部癥狀同上腹痛無關,也可能是因為劇烈的上腹痛讓患者無暇提及胸部癥狀。
當然,除了患者和家屬的因素之外,醫者也有難以推卸的責任。
因為我沒有直面當事人,而只是通過處理該案件的法醫朋友了解事情的大概,所以,有些問題我只能略作推測。
首先,醫生有沒有向患者詢問,除了上腹痛之外的癥狀,除了聚餐飲酒之外的病史?
其次,醫生在體格檢查時,除了腹部查體,有沒有做胸部體格檢查?
再次,為什么在患者入院18小時內,都沒有安排完善胸部X線片或胸部CT檢查?
最后,雖然患者被明確診斷為急性胰腺炎,但同時胸腔內持續出血,除了上腹痛之外,患者可能會同時存在胸悶、胸痛,也應該會出現失血性休克的一系列癥狀體征,醫務人員注意到了這些變化嗎?
接受初步處理后,患者胸悶氣喘的癥狀稍稍緩解,為了明確診斷和進一步治療,胸腔穿刺引流勢在必行。
但讓人意外的是,悲劇發生了!
就在醫生為患者進行胸腔穿刺引流的時候,患者突發心跳呼吸驟停!
經過一番搶救之后,也沒能挽回患者的生命。
最終家屬將醫院和學校都告上了法庭,一場原本有機會可以避免的悲劇,成為了事實。
為什么說,這場悲劇原本有機會可以避免?
第一:如果患者在運動會上出現胸部不適后,能夠第一時間就醫,或許就不會有后來的事。
第二:如果患者當晚沒有前去聚餐,便不會出現急性胰腺炎,沒有急性胰腺炎便不會有明顯腹痛,沒有明顯腹痛,或許患者就會向醫生提及并不明顯的胸部癥狀。
第三:如果接診的醫生能夠詢問患者的胸部癥狀,或者做了詳細的體格檢查,也有可能第一時間發現除急性胰腺炎之外的癥狀體征,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
第四:從發病到首診醫生接診、再到入院后18小時之內,患者沒有被完善胸部影像學檢查,否則,也有機會避免死亡結局。
第五:陪同患者前來就診的同學,沒有一個人向醫者提及患者的胸部癥狀;被急性胰腺炎所迷惑的醫者,在固定思維的死胡同中打轉。否則,患者或許還會有一線生機!
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如果。
逝者已去,
旁觀者唯有從悲劇中總結教訓,
切記:
醫生體格檢查要認真仔細,
患者須向醫生提供真實詳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