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決定情緒。扭曲思維,是殺死我們快樂的四大殺手之一。 怎樣發現、分析與糾正扭曲思維呢?下面先來談第一個扭曲思維:非黑即白。 01 流行的錯誤 在評價人或事物時,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壞人,要么正確、要么錯誤,不是朋友、就是敵人,不是成功,就是失敗等等,這種非此即彼、二元對立、二必選一的思維方式,就是非黑即白思維。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思維十分流行。 據媒體報道,一位清華大學學生上周跳樓自殺了。她來自黑龍江,父母是中學和小學教師,從小對女兒就要求嚴苛,每次考試都必須要求她得第一;孩子超級努力,沒有讓父母失望,在讀清華之前,考試成績的確一直是班上第一,她已經形成了'得到第一才算成功,其它都是失敗'的思維。讀清華后,學霸云集,盡管她已竭盡全力,連班上前10名也沒進去過。她傷心至極,開始不斷地貶低自己說:'現在我變成了廢物。'她認為自己徹底失敗了,導致抑郁自殺。 北京某大學有一位女教師,各方面都非常優秀,按理說早就該談朋友、結婚成家了,但目前卻是38歲的剩女一枚。從上大學開始,追求她的男人就絡繹不絕,可她沒有看上一個男人。因為她列出了12條嚴苛的條件,寧缺毋濫,非此不嫁。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符合她要求的男人。 今年清華附中國際部的一個畢業班,85%的畢業生都收到了世界大學排名Top100名校的Offer,剩下的15%也都接到了Top100—1000大學的Offer。全班全部考上了大學,應該是值得慶祝的事。我老婆去開家長會時,卻碰到了1位收到排名第150名大學Offer的學生家長,他十分沮喪地說:'這是孩子的失敗,更是我們做父母的失敗!'他與孩子的夢想是進世界Top20的大學,否則就認為是失敗。 以上都是非黑即白的極端思維造成的。這種思維是完美主義的根源,它會讓人害怕任何錯誤或不完美之處。這種人會把目標定得非常高,導致自己不論怎么努力,都難以實現,然后就無休無止,自己批泙自己;這種人認為,除非100%成功,否則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一無是處的廢物,跌入痛苦深淵。 小孩兒看電影時,喜歡把人分成'好人'、'壞人'兩類人,大人感到小孩簡單可笑;誰知我們很多大人,也照樣犯這樣愚蠢的思維錯誤。 02 深度傷害 非黑即白是一種典型的二元對立極端思維,它讓你看不到兩者之間的'灰色地帶';實際上在絕大多數時候,事物都是處于非黑非白的中間狀態,幾乎沒有絕對的黑,也沒有絕對的白,'灰度'才是常態。這種思維,會讓你出現極大的思維盲點與漏洞,讓你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讓你生活在虛幻、理想的二維世界里。 非黑即白思維,容易產生負能量。因為你認為100%你才算成功,除此之外,都是失敗;而100%完美幾乎做不到,你眼中所看到的,當然到處都是失敗,你當然會產生消極情緒,讓你處于負能量之中,也給別人帶來負能量。 非黑即白思維,讓你變得易怒,陷入情緒化。因為在你眼中,但凡不喜歡你的人,那就是討厭你的人,而討厭自己的人,也就變成了你自己潛意識里的敵人,從而在你內心產生憤怒。為什么很多人,你一直幫助他,他一點都不感激你,而當你偶爾一次不幫他的時候,他就從此恨上了你,就是這種思維造成的。他的思維是,你是我的朋友,你幫我是應該的,如果你不幫我,你就不是我的朋友,那就是我的'敵人',我恨你是應該的。 長期用非黑即白思維看待事物,會形成嚴重的認知扭曲,影響你的真實判斷、決策、情緒、行動與結果,特別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等負面情緒,讓你整天悶悶不樂,讓你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糟糕,頭腦變得越來越簡單——直說就是愚蠢。 無論是跳樓自殺的清華女,還是那位漂亮的剩女,還是那位兒子實際上考得還不錯的家長,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這種扭曲思維的深度傷害。 03 灰度思維 要糾正這種負面思維,你就要回到現實,主動發現、認同并添加黑白之間的'灰度'部分,把灰度作為常態,把二元思維法,升級到三元思維法。灰度思維,才接近世界的真相。真實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圓潤的,混沌的,無常的。如下易經圖,事物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有時可以變成白,白有時可以變成黑。 所以,單純用'對'和'錯'去判斷事情,總是會有失偏頗。西方社會是二元社會,很多事情都是對立的:要么是Yes,要么是No。而中國則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很多事物不是對立的,而是并存的。因此,西方人做事總是求個對錯,而中國人為人做事的精髓,在于對尺度的把握。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并不僅僅在于他們多么聰明、勤奮,而是在于他們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不偏不倚,時刻都能找到那個平衡點,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如果不懂得把握分寸,看似你嫉惡如仇、黑白分明,那么你事做的越對,反而得罪的人就越多,最終卻難以成功。 任何人都有毛病,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不可能十全十美,極端的好、極端的壞,其實都幾乎不存在,更多的則是有好有壞、有利有弊。用灰度思維代替黑白思維,用利弊思維代替是非思維,既符合事實,又體現你的智慧。例如,善于與有缺點甚至你不喜歡的人合作,坦然接受有弊端、當前還不能改變的體制機制,大膽決定利大于弊的事情等,就是灰度思維的大智慧。 灰度的本質,就是時刻懷著開放的心態,動態地去認知事物,接受不完美的現實,永遠做好接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準備。善于抓住平衡點,把控事物的發展走向。 灰度思維,就是恰如其分,認知人和事物的正反兩面,努力做到花好月圓,和諧、圓滿,才是你追求的極致,也是你大格局的體現。你的成熟,就體現在你能在頭腦中同時容納黑白兩種相反的想法,還游刃有余,情緒平穩,保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