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都是人情社會,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張關系網,何為關系網呢?其本質就是,處在網內的所有人都可以相互依賴和相互利用。 中國人特別擅長講關系和找關系,哪怕是在當今社會,有些關系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例如很多商品有內部銷售價格,如果想要優惠購買商品,可以找內部員工的關系,再如許多行業有內部消息,如果有線人能夠提前得到消息,說不定就能干出一番事業來。久而久之,這些“互幫互助”的事情更加助長了人們對人情關系的重視。 有這么一句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很顯然,這是形容人際關系的俗語,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圖片:維護人情關系劇照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哥哥的如果離世了,那么留下的侄子、侄女和其他叔叔的關系也不會親近到哪里去。 中國人特別看重血緣關系,按道理說,叔侄關系應當是親近的。但是如果兄長不在了,大嫂極有可能帶著自己的兒女回娘家或是改嫁,那么自然而然,就和小叔子的關系疏遠了。 尤其是在農村,叔侄關系更會因為財產、利益的糾紛而逐漸淡漠,有的還會因為贍養老人的問題而大動肝火,哥哥離世后,叔叔們都認為,侄子在繼承哥哥財產的同時還應當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同時還應當分割部分家產給老人養老。 如果侄子不同意,叔叔就會將事情鬧得人盡皆知,讓村里人都來看侄子的笑話,進而叔侄二人會大打出手,最后造成三代人的悲劇。 圖片:村里人看笑話劇照 《第三調解室》的節目中就有一個叔侄鬧翻的案例,事件的主人公李先生早年間失去了爺爺奶奶和父親,而自己一直住在奶奶留下的老房子里,恰逢房子拆遷,李先生如果想要變更承租人,就要找許久不聯系的叔叔和姑姑簽字,可叔叔姑姑卻認為房子的拆遷款理應有他們一份。 此外,叔叔還認為自己應該得到一套房子,但李先生的“分房子”計劃里完全沒有叔叔和姑姑,更是揚言,叔叔和姑姑在奶奶生前完全沒有盡到贍養的義務,根本沒有資格分到房子。李先生還強調是自己的父親一直照顧奶奶直到她去世,然而叔叔和姑姑卻辯解,自己也曾回去看過老母親,也付過部分醫療費用。 可當專家問他們多久回去一次時,二人竟啞口無言了,可見二人所言非真。事情到了最后,李先生還是決定化干戈為玉帛,從拆遷款中拿出二十萬來平分給叔叔和姑姑,避免事情鬧得太僵,傷了幾家人的和氣。 圖片:《第三調解室》資料截圖 這句話和上一句的意思很相近,指的是當姐姐去世了,姐姐娘家的人和姐夫家也就斷了聯系,甚至都不會登門了。 一般來說,姐姐離世后,不論是妹妹還是弟弟,都和姐夫沒多大關系了,因為姐姐曾是姐夫和小姨子、小舅子之間唯一的紐帶,一旦這條紐帶斷裂,就談不上多親近了。 小舅子也就罷了,如果姐姐死后,小姨子還經常出入姐夫家的門檻,那就會被外人懷疑有問題,嚴重的會飽受外界的閑言碎語,影響二人清白,類似的,在農村還有這么一句俗語:“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 圖片:姐姐與弟弟劇照 民間確實很少出現小姨子哭姐夫的現象,這是為什么呢?首先,姐夫和小姨子之間本是沒有任何聯系的,如果不是因為姐姐和姐夫結婚,兩人也不會是親戚。 況且姐姐、妹妹嫁人后,一心撲在婆家,有的逢年過節才會見上一面,因此姐夫和小姨子基本上沒什么感情,小姨子自然不會在葬禮上發自內心地哭了。 此外,在人多口雜的農村,鄉里鄉間很愛傳一些八卦,如果姐夫和小姨子都很年輕,姐夫和姐姐結婚沒多久死了,小姨子卻哭得比誰都傷心。本來兩個人之間沒什么關系,要是假哭便罷了,倘若是真哭,那就表明二人的感情很深,就不得不令人有一些想法了。 圖片:小姨子在葬禮上劇照 此外,民間還流傳著一種說法:小姨子是姐夫的一塊自留地。古代的女子很早就結婚了,而姐姐在婚后也會找小姨子來家中玩,年少的小姨子正處于青春期,看到姐姐和姐夫恩愛無比,想必會非常羨慕,而小姨子年輕貌美,說不定會令姐夫產生歹念。 如果正巧碰上姐姐懷孕了,不知檢點的姐夫哄騙年少無知的小姨子行茍且之事,那就很可怕了。而且,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這類事情都屢見不鮮,因此在農村才有這么一句俗語,都是為了避嫌罷了。 圖片:姐夫哄騙年少無知的小姨子劇照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哥哥死后,小叔子可以娶自己的嫂子為妻。這種現象在少數民族里最常見,這也是兄長為了保全妻女的唯一做法。 不過在明朝和清朝,就有法律嚴令禁止小叔子娶自己的嫂子,并將其列為違法犯罪的行為,但是民間仍有人對法律置若罔顧,弟繼兄妻的情況仍是屢見不鮮。 在舊社會的農村,弟繼兄妻這類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貧窮。在偏遠的山區或者人口稀少的農村,娶妻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為了幫一個兒子娶妻,老人可能要花費自己一生中攢下的所有積蓄。 圖片:人口稀少的農村劇照 而農村普遍存在孩子生得多的情況,老父母只能先讓長子娶妻,其他弟弟暫時打光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長子去世了,老人自然就想讓家中的小叔子娶嫂子,還省了一筆娶妻的費用。 此外,如果長子已經生下兒女,老人也怕媳婦改嫁后,孩子會遭到夫家的虐待,畢竟后爹沒比后媽好到哪里去。因此,斟酌一番下來,還是讓媳婦嫁給自己的其他兒子最合適,至少在生活上不會受到委屈,孫子和孫女也能得到很好的照料。 再者,一個寡婦拖著丈夫生前的孩子再嫁人,不僅會遭受白眼,找到一戶好人家的可能性也不高,權衡再三,嫂子也會同意嫁給自己的小叔子。 由于是從古至今遺留下的傳統,盡管官方嚴令禁止,但大多數時候還是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圖片:寡婦帶著孩子劇照 其實,這句俗語還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尤其是前兩句,畢竟應用到現實來毫不違和。但是最后一句在現實中就有點少見了,而且如果真的遇到類似的事,多少還是有點尷尬的。 現在時代變了,不像古代那樣連飯都吃不飽,一個寡婦帶著兒女還是能過得很好的,并不需要依靠婆家或是小叔子。不過,如果叔嫂真的是兩情相悅,那就另當別論了,畢竟法律也沒明文禁止“兄死叔就嫂”的行為。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制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