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幫人員以漕運為業,其黨羽遍及運河兩岸,又有船幫之稱,其因擔負反清復明的應征運糧工作而設幫,但為防清廷猜忌打壓而改幫名為「安清」,因此青幫成員均自稱作「安清(安親)子弟」。 青幫全盛時期擁有128幫半的雄厚勢力(民國時代,僅存江淮泗、興武泗、興武六、嘉白、嘉海衛及叁杭等六大聯幫)。由于當時清王朝采強烈鎮壓行動,因此青幫成員采師徒制,成員秘而不宣,繼而發展出許多復雜的切口、術語、手勢,是擁有神秘色彩的地下組織。到了清末,青幫又參與了革命黨人推翻滿清統治的革命行動,不少革命黨人也以青幫的組織為掩護,如著名的革命者徐錫麟、秋瑾等就和青幫多有聯系。青幫輩分之后四字“大通悟學”,就是徐、秋兩人所起。 到了民國,青幫進入上海后,已完全改變當初的宗旨,成為會黨團體。更因為后來青幫廣收門徒,霸占一方,開設賭場妓院,販運毒品,綁票勒索,坐地分贓;有的還利用搜刮來的巨額資財投資工商業。他們氣焰囂張,橫行不法,為害地方,形成一股黑道勢力。又與“洪門”合稱“青洪幫”,是舊上海最大的流氓幫會。 青幫的輩分 根據青幫的「家譜」記載,青幫的輩份依序為“清凈道德、文成佛法、仁倫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理、大通悟學”共二十四個輩分,也稱“前廿四代”;這廿四字用完,可以“后廿四代”及“續廿四代”接續,后廿四代為“萬象皈依、戒律傳寶、化渡心回、臨持廣泰、普門開放、光照乾坤”;續廿四代為“緒、結、昆、計、山、芮、克、勤、宣、華、轉、忱、慶、兆、報、魁、宜、執、應、存、挽、香、同、流”。 民國初期,上海的大字輩以前的輩分已無人在世,大字輩成員也不滿二十人。如1919年的一次青幫大字輩的懇談會參加者就只有十七人,他們是:步章五、吳省三、高士奎、榮華亭、張蔚齋、李春利、樊瑾成(張嘯林的老頭子)、梁紹棠、劉登階、張樹聲(清末淮軍將領)、趙德成、曹幼珊、袁克文(袁世凱的次子,文人)、周藎臣、李琴、阮慕白、程孝周、徐朗西(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校長)等。民國時的大字輩人物還有張仁奎(曾任馮國璋的蘇軍第七十六混成旅任旅長兼通海鎮守使)、汪禹丞(曾任孫中山的總統府衛隊長)等,還有,辛亥革命光復上海后任滬軍都督、后被袁世凱派人刺死的陳英士也是大字輩。 文 :書香門弟3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