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立秋將至,“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立秋下雨才好嗎? 真的是時間飛逝啊,一晃眼的功夫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大半了。進入8月份以后,馬上就要迎來立秋節氣了。今年的立秋是在公歷8月7日,農歷六月十八日,也就是這周的星期五。 立秋對于農民來說向來是一個很關注的節氣,古人還把它當作是秋季的開始。而在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農作物的收成好不好就和秋季的天氣也是息息相關的。而古人在長期的觀察中發現,立秋這天的天氣,還可以預測當年收成的好壞。比如在民間流傳甚廣的一種說法是“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那這句農諺是什么意思?立秋節氣下雨才好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立秋是24節氣中第十三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135°就迎來了立秋節氣。在立秋節氣有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立秋節氣到了,風也轉為涼風了,不像之前是悶熱的風。緊隨其后就要開始見到白露了,因為早晚的溫差大了,之后寒蟬也要努力的鳴叫了。在立秋節氣,對于農民來說最關注的就是農事了,而天氣的變化自然會影響到農事。 農諺“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的字面意思是說,立秋節氣到了,這天前后如果下雨了,那預示著農作物會迎來大豐收,相反,如果立秋節氣到了,這天前后都是大晴天,那對農作物的收成就會造成影響,當年的莊稼收成不好,農民就會擔憂糧食不夠吃。在不少地區都有這種說法,比如“立秋有雨樣樣有,立秋無雨收半秋”、“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等等。那這些農諺有道理嗎? 古人所流傳下來的這些農諺,都是他們的經驗之談,多數在今天依然是有道理的。到了立秋節氣的時候,正是很多秋收的農作物進入灌漿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不僅需要溫度和陽光,同時還要大量的水分。如果立秋前后降雨了,那對于正在灌漿的作物來說,是十分有利的。它們長得顆粒飽滿了,自然秋后會迎來大豐收了。 同時農民期盼立秋節氣下雨,還有另外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立秋節氣下雨了,這樣就順應了節氣,也預示著農作物會豐收,也就是圖一個好兆頭。第二層含有,那就是立秋節氣下雨了,那秋后的天氣就會涼爽了。雖然立秋到了,并不會馬上降溫,但是立秋之后如果下雨了,那氣溫下降還是很快的,因為“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雨水是帶來降溫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農民才渴盼立秋節氣下雨。 另外在民間還有通過立秋的早晚來預測收成的,“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意思是說立秋是在農歷七月份,那農作物都會豐收。而如果是在農歷六月份,那農作物的收成不好,而今年的立秋就是在農歷的六月份。立秋還是一個收獲的標志,所謂“秋不涼,籽不黃”,“立秋十天遍地黃”,“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立秋到了,秋季也就到了,既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同時氣溫也慢慢降下來了。 筆者查看了一下天氣,在立秋前后國內多個地區都會有降雨,這也就意味著今年糧食收成不錯,筆者也祝福農民都能迎來豐收年。關于立秋,你還知道哪些農諺呢?歡迎補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