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有很多種,風光游、故鄉游、民俗游等等,我們參戰退役軍人喜歡戰地游。 遙遠的邊疆,崎嶇的山路,那隱蔽在深山密林里不起眼的老建筑、那在烈士陵園里安眠的年輕戰友,無時無刻地在撥動著老兵們的心弦。 老兵的戰地游,最好穿上當年的軍裝。那看著就讓老兵激動的六五式軍裝,一顆紅星頭上帶,革命的紅旗掛兩邊,老兵們穿上它,到昔日的戰地去看看,那戰斗青春歲月,那烽火連天的戰場,一種深深的情愫在老兵們心頭激蕩! 云南省麻栗坡是許多老兵們戰地游的首選地。這里是昔日的戰區,麻栗坡烈士陵園里安眠著957位戰友,每年來烈士陵園為戰友掃墓祭奠,已經是許多老兵每年要做的大事。 為戰友掃墓后,再到昔日的戰場去看看,回憶當年的戰斗生活,這是老兵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 老山,這個當年重要的戰場,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軍事旅游景區。 老山戰區,山巒疊嶂,霧氣繚繞,空氣潮濕悶熱。當年,就在這些青山綠水中,隱藏著我軍的炮陣地、戰壕、貓耳洞、狙擊手。 一進入老山景區,戰斗英雄張大權的雕像巍然屹立在眼前,讓人肅然起敬! 某部副連長張大權在攻打老山戰斗中三次負傷,“腸子都被打出來了,他盤起腸子仍然堅持戰斗”。經過多次反復,解放軍終于占領了老山主峰,張大權偉岸的身軀倒在了老山上,但他卻永遠屹立在人們的心里! 雷區的警示赫然在目,向人們提示著這里是曾經的戰場。 從正門到主峰建有223臺階梯,象征為爭奪主峰時犧牲的223名英烈。 主峰矗立著原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張愛萍同志到老山視察時題寫的“老山精神萬歲”漢白玉紀念碑,高1984米,寬0.428米,寓意1984年4月28日收復老山。 老山精神,是矗立在一代人心靈上的豐碑,曾經凈化過十億人民的靈魂,一個個老山英雄曾經是一代人心中的偶像。“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祖國在我心中”“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為了祖國,獻出生命也心甘”的革命英雄主義和無私奉獻精神。鼓舞過無數人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 老山到處是工事和掩體,身處其景,真是讓老兵們心生感慨,仿佛又回到那個炮火連天的戰場。 戰壕內,還有一個小型的指揮所。 老山上建了一個烽火臺和瞭望樓。 山腳下,有一個昔日的炮臺。 國界碑是老兵們必去拍照留念的地方,當年,為了祖國的領土完整,戰士們血染疆場。 當年的重要戰場者陰山也是老兵們戰地游要去的地方。 者陰山位于中國云南省麻栗坡縣楊萬鄉區域邊緣,距縣城79公里。這位是這里的苗族群眾,對前來戰地游的老兵們非常熱情。 者陰山的建筑軍事化且很有氣勢。當年,為了和敵人爭奪這座山峰,許多年輕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中國界碑是建在者陰山的山頂,它巍然屹立,傲視群山,為了這塊界碑,許多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長眠在這塊土地上,這里,有太多難以忘懷的戰斗故事。 曼棍洞又稱“將軍洞”。位于云南麻栗坡縣中越邊境的老山腳下,是1984年老山戰役的前線指揮所。在我軍收復老山后,各批輪戰部隊,一直把該洞當作師指揮所。高級將領傅全有、廖錫龍等等當年曾經在此洞中指揮老山作戰,在這個洞里指揮戰斗的指揮員,后來有二十多位成為我軍的將軍,“將軍洞”由此得名。 曼棍洞真不好找,關鍵是導航不到,只有導航到曼棍村,再一路問著老鄉,才找到了這里。 順著石板小路走向曼棍洞。路邊的山崖上,布滿了青苔,走了幾百米才看到曼棍洞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