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8年8月17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叫中國情人節。 一說起“情人節”,現代人的神經就躁動,今天的網絡肯定很熱鬧,“情人們”微信傳情,電波送禮,忙的不亦樂乎! 沒有情人的“單身狗“們,此時倍感寂寞和虐心,微信上到處可見他們傷感的調侃帖子。 其實,這些都是不了解七夕節的表現。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 ,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七夕節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對牽牛星和織女星的天象有所認識,在東漢時就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在我國,牛郎織女的故事源遠流長,家喻戶曉。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牛家莊有一位孤兒叫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后來,他被迫離開哥哥獨自生活,陪伴他的只有一頭年邁的耕牛。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陶醉于人間山川河流的美景,于是一眾姐妹下到河中沐浴玩耍。通靈的老牛將此事告知牛郎,并獻計偷走織女的衣裳以便挽留她在人間。牛郎依言行事。 后來,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兩人男耕女織,育有一兒一女,生活美滿幸福、甜蜜如糖。 不料,天帝查知此事,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于是觸斷頭上的犄角,變成一只小舟,讓牛郎帶著兒女乘舟追趕。 快要追上之時,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浩瀚無邊的銀河,一葉小舟是斷不可通過的。牛郎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傷心欲絕。 他們堅貞不渝的愛情感動了世間的喜鵲,無數喜鵲從四面八方飛來,用它們瘦小的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牛郎織女得以相擁于天河之上。 玉帝見此感人之景,也動了惻隱之心。奈何人神有別,自此玉帝允許牛郎和織女每年七月七日鵲橋約會一次。在大多數時間里,牛郎織女只能隔河含情脈脈相望。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七夕情人節的愛情主題是心心相印、堅貞不渝的愛情! 有關牛郎織女故事的佳句美詩: 迢迢牽牛星 作者: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鵲橋仙 作者: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古人是怎樣過七夕節的? 古人認為,女子以七歲為一個周期。“七”對女人關系重大。 “七”與“妻”同音,于是七夕節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古時候,七夕節是女人們祈福學藝比武的好機會。 古時候的女人們,受到社會的限制,主要活動場所主要局限于家庭。能找到一個好丈夫,生兒育女,家庭美滿幸福,是她們的美好愿望。 有了這個美好愿望,總要找個機會說出來。每年的七夕節,就是她們表達美好愿望的好機會。 在七夕節,女人們會把她們的美好愿望向她們的女神織女傾訴,祈求她的保佑。女人們在七夕節,還會向織女這位“巧娘娘”請教織布的技術和處人處事的智慧技巧,這一過程叫“乞巧”。 七夕乞巧習俗豐富多樣,除了仰觀星漢,乞求富貴子嗣、容顏美好外,心靈手巧是傳統社會對女性的特別要求。甘肅隴南西和以撒花瓣的方式乞巧,乞巧歌詞,“巧娘娘,快給我姐妹賜花瓣,莫賜寶貝莫賜錢,賜我一副巧心眼”。 有的地方是未婚姑娘們穿針引線乞巧,親手做些精美小物品賽巧,勝者被稱為巧姑娘,身價倍增。 有的地方有一種特別的園藝乞巧方式,那就是種巧芽。女人們在七夕之前,培植豆芽或麥芽,到七夕活動期間,她們帶著各自精心培植的作品,奉獻給巧娘娘,同時讓大家品評,看誰的巧芽長得茁壯順溜,誰就得巧。 古代的女人們在七夕節忙于祈福比武技藝,古代的男人在七夕節干什么呢? 古代的讀書人在七夕節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俏氖?,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菭斁褪强沸?,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叫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在七夕節,男人們也會“曬書曬衣”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炫耀自己的財富。 古代的小孩在七夕節干什么呢?小孩子會在親人的帶領下,供奉“磨喝樂”。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 大一點的孩子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 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后,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老牛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如此看來,七夕節是一個有意義和有趣的節日,朋友,祝您七夕節吉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