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教育系參加了一個會議,此會議是我和他們一起策劃——讓每個課程派一個老師上去講一講本課程在培養學生專業素養方面的做法——通過具體事例來闡述本課程的主張,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許多課程老師并不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說明具體有效的做法,而是講了一堆的理論觀點。不過,有幾個觀點受到重視: 1. 培養幼兒教師不是培養技工;
2. 強調學生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學習能力的培養; 3.由過分重“以何為生”逐漸對“為何而生”有了一點點的關注; 4.有專業技能受到極度重視的背景下,專業態度、專業精神的培養受到了些許的關注; 5.專業理論教育受到一定的重視; 6.幼兒教師的培養需要有更長遠的眼光,教育智慧生成能力比解決具體問題的一招一式重要; 7.“零適應”永遠不可能,“高適應性”的培養受到關注。
L 是的,如何能相互研討會更有提升
下次再組織吧
T 有教育智慧的幼兒教師才更有發展潛力!
M “零適應”“就業導向”有點過于急功近利。
M 培養幼兒教師應該有個更長遠的眼光。
M “零適應”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我們高校過分討好幼兒園或者說是過分抬舉幼兒園的能力了,而失去了高校對幼兒園的“引領功能”。
T 目前許多幼兒園園長都喜歡師大的學前教育畢業的學生,就是因為她們更有教育智慧,更有發展潛力,能更好落實教育理念。
M 昨天參加有個園長班的我以前教過的學生找我聊天,我問她,你在公辦園還是民辦園?她說,老師你看看我這么矮這么“不好看”有可能進入公立幼兒園嗎?我聽后很無語。
T 因此,我得出的結論是,由那些所謂的行業所謂的專家來引領我們學前教育的人才培養,那后果不堪設想。
M 盲目聽信所謂行業專家的意見,我們將無所適從!
W 說得好!
L 用一般搞職業教育的人來評價、引導教師教育,更無語!
L 教師教育不能歸屬為狹義上的職業教育
W 前天與高教管理的博士也在談及此問題呢,他也十分強調你們的論述!
M 今年三月份在某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會上,有一來自區級示范園的所謂的專家建議該校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生命教育課程》——我聽后很緊張,我深知她從哪里弄到了這個時髦的名字。許多所謂的行業專家的思想沒有“根”,因此,她們往往是聽風就是雨。因此,我們應該有專業自信,我們應該引領幼兒園教育向理性的方向發展,別跟那些所謂的行為專家一般見識——人家說風就是風,說雨就是雨。
L 現在我們培訓中心就在做這個事情,每期國培都是搞一堆臺灣人來講生命教育
L 并且成為了特色
M 我們和一線所謂的專家站的角度和高度完全不一樣。
M 農業專家過分盲目聽信農民,那么,他就逐漸地變成農民,而不再是專家。
L 說得太形象了
L 這個比喻太有說服力
F 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冷冰冰的機器,
M 文革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結果個個變成了農民,而沒有成為專家,甚至比農民都不如。
M 這個教訓值得吸取。
F 風氣不好,環境太差
L 我們給學生的東西,應該是讓學生走得更遠的東西。
L 百年樹人
M 我們的教育太功利了
M 就業導向應該改為成人導向
M 關注學生眼下的幸福和未來的幸福。
M 如果我們的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只會工作,不會生活,那絕對是教育的失敗。
T 現在的教育只關注當下,沒考慮過未來。
M “專業成長”需要引導,“正確地生活”更需要引導。
M 讓我們的學生不要僅僅只有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要有靈魂,要有信念信仰。
L 嚴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