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軒夜讀】紅樓夢里的三個元宵之夜《紅樓夢》里經常會寫到一些節日。 比如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就寫中秋佳節賈雨村困居葫蘆廟,自己思及平生抱負,苦不逢時,乃對月有懷,吟詩長嘆。恰好被甄士隱老先生聽見,大加贊賞。知道雨村沒錢進京考試,遂慨然贈銀相助。 接下來,就有元宵節英蓮走失,甄士隱家財燒盡;于是看破紅塵,飄然出家;兩年后,賈雨村高中進士,飛黃騰達。 從此后,“真事”隱,“假語”存,一部亦真亦幻、血淚交流的末世悲歌拉開了序幕。 前七十回,一片風光旖旎,寫過節的情節特別多,如第37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院夜擬菊花題》;再如第29回,又逢端陽佳節,《享福人深還禱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大觀園中充滿了姐妹們無憂無慮的歡聲笑語。 后五十回,則是一片肅殺凄涼之氣,即使有節日活動,也是陰森森的。如第75回,八月十五中秋節,《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 今天主要說說大觀園里的三個元宵節。 第一個元宵節咱說了,甄士隱樂極生悲,愛如掌上明珠的女兒被人拐了,偌大一份家產也都化作灰燼,遂看破紅塵,出家當了老道。 第二次寫元宵佳節在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倫樂寶玉呈才藻》。 賈府自從奉了圣旨要迎接貴妃娘娘回家省親,從十月份就開始忙活,日夜不閑,連年也沒有過好。好容易搶在元宵節前各項工程都完工了,銀子也花海了去了。 轉眼元宵在邇,自正月初八就有太監出來先看方向:何處更衣,何處燕坐,何處受禮,何處開宴,何處退息。又有巡察地方總理關防太監帶了許多小太監來,各處關防擋圍幙,指示賈宅人員何處出入,何處進膳,何處啟事種種儀注。外面又有工部官員并五城兵馬司打掃街道,攆逐閑人。賈赦等監督匠人扎花燈煙火之類,至十四日俱已停妥。這一夜,上下通不曾睡。 至十五日五鼓,自賈母等有爵者,俱各按品大妝。大觀園內,帳舞蟠龍,簾飛繡鳳;金銀煥彩,珠寶生輝,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靜悄悄無一人咳嗽。 ...... 昭容彩嬪等引著元春下輿。只見苑內各色花燈閃灼,皆系紗綾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燈匾,寫著“體仁沐德”四個字。元春入室更衣,復出上輿進園,只見園中香煙繚繞,花影繽紛,處處燈光相映,時時細樂聲喧:說不盡這太平景象,富貴風流! 卻說賈妃在轎內看了此園內外光景,因點頭嘆道:“太奢華過費了!” 是的,曹雪芹寫賈府的這一次高規格豪華接待,目的就是要告訴人們,“太奢華過費了!”物極必反,樂極生悲,這樣的好日子是不會長久的。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秦可卿臨死前托夢給王熙鳳說:“嬸娘,你是個脂粉隊里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你,你如何連兩句俗語也不曉得?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詩書舊族了?” 又說,“若目今以為榮華不絕,不思后日,終非長策。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要知道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萬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語!若不早為后慮,只恐后悔無益了!” 對這些玄妙的夢中之語,鳳姐聽得迷迷糊糊,還想再問,可卿道:“天機不可泄漏。只是我與嬸娘好了一場,臨別贈你兩句話,須要記著!”因念道:“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 再一次元宵節就是第53回、54回。 先是53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早又元宵將近,寧榮二府皆張燈結彩。十一日是賈赦請賈母等,次日賈珍又請,賈母皆去隨便領了半日。王夫人和鳳姐兒連日被人請去吃年酒,不能勝記。至十五日之夕,賈母便在大花廳上命擺幾席酒,定一班小戲,滿掛各色佳燈,帶領榮寧二府各子侄孫男孫媳等家宴。 第54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王熙鳳效戲彩斑衣》,賈母年紀大了愛熱鬧,就讓大家行酒令、說笑話。最會說笑話的是王熙鳳。 眾人都知道鳳姐素日善說笑話,最是他肚內有無限的新鮮趣談。今兒如此說,不但在席的諸人喜歡,連地下伏侍的老小人等無不歡喜。那小丫頭子們都忙出去,找姐喚妹的告訴他們:“快來聽,二奶奶又說笑話兒了。”眾丫頭子們便擠了一屋子。 鳳姐兒說了一個不行,大家還讓說,就笑道:“再說一個過正月半的。幾個人抬著個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萬的人跟著瞧去。有一個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著拿香點著了。只聽‘噗哧’一聲,眾人哄然一笑都散了。這抬炮仗的人抱怨賣炮仗的捍的不結實,沒等放就散了。” 湘云道:“難道他本人沒聽見響?” 鳳姐兒道:“這本人原是聾子。” 眾人聽說,一回想,不覺一齊失聲都大笑起來。 ...... 鳳姐兒笑道:“外頭已經四更,依我說,老祖宗也乏了,咱們也該‘聾子放炮仗──散了’罷。” ...... 說話之間,外面一色一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許多的滿天星、九龍入云、一聲雷、飛天十響之類的零碎小爆竹。放罷,然后又命小戲子打了一回“蓮花落”,撒了滿臺錢,命那孩子們滿臺搶錢取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