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地處我國東北的東南邊陲長白山山區,南部以鴨綠江與朝鮮為界,北部與松遼平原相連,這里煤、鐵、森林資源豐富,工業發達,交通便利,在軍事上,踞通化進可出東北松遼、退可守長白天險,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日寇侵占東北時期,通化市是偽滿所謂“通化省”省會;1945年日寇敗亡前,曾一度陰謀將“偽滿洲國”國都由新京(長春)遷往通化。 延安炮兵學校進駐遵化,不斷發展壯大 1945年9月,中共領導的東北人民自治軍進駐通化,建立民主政權,接管了當地工礦企業及行政部門。不久,自治軍供給部、衛生部、軍事工業部、工兵學校、光明出版社、東北印刷廠、東北銀行等也都遷到了通化,使這里很快成為當時我黨我軍在東北的第一個政治、軍事后方基地。12月,長途跋涉3千里趕到東北的延安炮兵學校遷到這里,并改名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炮兵學校。 1946年1月4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也再次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開始緊張對各部隊選送的骨干進行培訓,以盡快加強我軍的炮兵力量。同時,炮校師生們編成小分隊開赴東北各地廣泛收集日本關東軍遺棄的武器裝備和彈藥,克服了遠離城市、交通不便、山高林密、土匪騷擾、供給不足、天氣寒冷等種種困難,先后“在撫順收集了20余門高射炮,在沈陽搶出幾輛坦克,在通化等地收集了幾十輛汽車”,累計共收集到火炮700多門、炮彈50余萬發、坦克12輛、汽車23輛,還有大量的火炮零件和各種器材。 日寇與特務勾結,陰謀發動叛亂搶奪大炮 因此,炮兵學校與通化市一樣,自然成為國民黨方面的眼中釘、肉中刺,但他們的軍隊一時還無法到達,只能暫時利用當地滯留的大批日本人來發動叛亂。當時,通化市有數萬名等待遣返回國的日軍軍人及其家屬,還有墾荒團的日本農民,國民黨特務在其中奔走串聯,很快與其中為首的法西斯分子、原關東軍125師團參謀長藤田實彥大佐勾結在一起,準備在通化策動一場大暴動,徹底摧毀我軍這一重要的后方基地和逐步壯大的炮兵力量。 1946年2月2日農歷大年初一,通化城迎來了被日本奴役14年后的第一個春節,正當全城歡度除夕之際,以電燈閃滅3次為信號,上萬日本人揮舞著武器沖上街頭,殺人放火、打砸店鋪。當時我軍主力部隊大都在外剿匪,城內駐軍連炮校師生在內只有不足兩千人。但中共通化省委臨危不亂,沉著指揮部隊堅守各要點;并急調在外的部隊返回平叛。在此期間,炮校師生們也積極參戰,并將剛剛收集到的日式野炮推上大街,狠狠轟擊叛亂分子。 炮校師生推著大炮參戰,炮轟敵人據守的大樓 當時,由于炮校存放著坦克和大炮,因此成為敵人進攻的重點目標,并連續對炮校大樓發動沖擊,炮校師生們一邊堅決還擊,一邊將兩門38式野炮以直接瞄準的方式向敵群中射擊,連續將叛軍擊退,使其劫奪重武器的陰謀破產。消滅了進攻炮校的敵人后,炮校師生又配合我軍援兵積極投入反擊。當時在這場通化暴亂中,我軍唯一失守的重要據點就是縣公安局,因為其內部有大批留用的偽滿警察,因此,暴亂之初就被叛軍里應外合攻破。 公安局的主體建筑是一座堅固的黃色小洋樓,里面收容著包括“皇后”婉容在內的偽滿洲國皇室成員,因此也聚集了不少日軍死硬分子和鐵桿漢奸,這些家伙依托樓房用機槍頑抗,使我軍幾次沖鋒都失利退回。就在這時,炮校派出火炮前來增援,并在公安局附近的廣場上架起1門野炮。為保護這座建筑與周邊居民,我軍曾向樓內守敵勸降。但敵人假裝投降后又突然射擊,打死打傷我軍好幾位戰士。 操炮的學員怒不可遏,拉動了野炮的引火繩,接連3發炮彈穿進樓內爆炸,把敵人炸得哇哇大叫,很快就打出白旗投降了,暴亂也很快得到平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