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散文選刊》原創版線上平臺:西散原創 西散原創——西散原創選稿基地 西散原創——中國散文作家成長搖籃 西散原創——最具親和力原創散文平臺 小伙子叫汪德軍,是云龍大栗樹茶葉界的后起之秀。 去年八月,遇見汪德軍時,他正在云龍縣城石門街上賣茶葉。 汪德軍的茶葉是自家的茶山出產的,自家的茶廠生產的。 那山,是云龍縣大栗樹的山,叫黑羊箐。山高箐深,海拔有三千二百多米。山上有箐,但這里的山箐也在海拔三千米的地方。不知道從何時起,這峰巒疊嶂間就有了這樣一泓山箐水。有水就能夠住人,于是這里便有了人家,形成了一個村寨,以養羊為業者居多,故得名黑羊箐。汪德軍就出生在這里。 中學畢業以后,汪德軍本來找到了一個林場駕駛員的工作,但不知為什么就辭職了,想自己干出一番事業。干什么呢?他養過蝎子,跑過運輸,種過核桃,都沒有成功。這時候,大栗樹出了一位奇人,就是老村長尹何春,在大栗樹的大山頭成功種出了高山云霧茶,成功創辦大栗樹茶廠,大栗樹綠茶創出了品牌,遠近聞名,供不應求。 汪德軍因此受到了啟發,通過虛心學習栽培和制茶技術,回到黑羊箐,發動村民種茶,創辦茶廠,汪德軍的茶葉產業就這樣起步了。黑羊箐處在沘江與瀾滄江交匯處的高山上,終年云霧繚繞,大片大片的森林植被覆蓋著山巒,陽光很足,濕氣很足,養分很足,種出的茶葉品質優良。汪德軍的茶廠帶動了周圍各族群眾種植茶葉,或者到汪德軍的茶廠里就業,很多群眾因此率先脫貧。汪德軍也因此小有名氣,獲得了各種榮譽。 將近晌午,天氣悶熱。汪德軍坐在沘江邊低垂的柳樹下納涼。見有人來,忙起身。他的臉色褐紅,想必是經年累月曬出來的。其實,汪德軍大可不必親自擺攤賣茶。他說,自己賣茶,就是想了解消費者的意見和看法。 他的茶攤,是一個撐起來的簡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裝著,有的用錫紙包著,有的散在幾個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給我泡了一杯他茶廠的品牌“栗箐春”。這種茶我第一次聽說,沒喝過。我端著杯子細細端詳,翠綠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則漸漸呈現淡綠色。一股香氣微微散開,輕輕彌漫,在我的鼻翼間搖來搖去。水有點燙,我試著品了一小口,略微有點苦,清香的茶氣深入唇齒與喉部之間,沁入心脾。 我轉身去看那淙淙南流的沘江,真像一條蜿蜒的綠色飄帶,纏繞于青山之間。水面異常平靜,偶爾,有蜻蜓點水,碧水微瀾。不知躲在哪里的知了,叫聲此起彼伏。樹梢,不時有畫眉鳥飛過,嘰嘰喳喳,聲音婉轉。 我跟汪德軍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他說的是大栗樹話,口音重,好在我也是云龍人,雖沒全聽懂,但也八九不離十。 我問汪德軍:“一畝能種多少株茶樹?” “四百五十株?!?/span> 他的茶山有兩百多畝這樣一算,一共得有九萬多株,那可不算少了。 茶林和茶廠,是汪德軍的營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種茶、采茶、制茶、賣茶。 那次,汪德軍邀請我到他的家做客。出他家門,沒多遠,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沒多遠,就到茶廠。這樣的日子很簡單,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樹,管理那么一個企業,也夠他忙的。 “你看,栗箐春,春天是嫩黃的,到秋天就變綠了?!蓖舻萝娬f。正是夏末秋初,一樹的葉子半黃半綠。 他的那一片茶林種的全是云南的大葉種茶。大葉種茶我是知道的,上云南特殊生態環境條件下生長繁衍的具有自身獨特個性的栽培品種。汪德軍的茶廠生產的“栗箐春”是綠茶,多是采自規范種植的茶園里。但他告訴我,他還在高山上的森林里發現了一棵古茶。見我不信,汪德軍帶我來到山上,瞧瞧那生古茶樹。樹不高,葉子正綠,又密。我端詳半天,征得他同意,揪下一片葉子,使勁搓了搓。一聞,隱隱地,還真有茶葉的味兒。其實,這不是真正的茶,這是一棵“羅峰茶”,云龍人自古都會采集這種“羅峰茶”的葉尖,泡出的茶水顏色清亮,味道清香,解渴還消暑消炎。 他的“栗箐春”茶,因成色不同,有的一斤能賣上百元,有的僅三四十元。 臨走,我加了汪德軍的微信,買了兩袋“栗箐春”茶葉。回來一品,味道還不錯。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過去了。我在石門時常想起汪德軍的茶攤。記得汪德軍說過,大栗樹那地方是真好,就是有點偏。石門和大栗樹隔得不遠,但汪德軍總是忙著經營他的茶山和茶廠,再見老劉不知何時,但我常常會在微信里見到他。他在朋友圈里“炫”“栗箐春”,山嵐霧色,遍生野樹野花野草,真美。看得我還想去一趟,找個山里的屋子,待上幾日,空山新雨后,站在山箐邊,望望山,看看云。他也“炫”自家的茶林,一片一片,郁郁蔥蔥,生機盎然,那是他和鄉親們辛勤勞作的成果,也是他生活的希望。就在前些日子,他還“炫”了春茶,一粒粒、一顆顆、一枚枚,那小小的芽兒、細細的葉、尖尖的針,讓人看了滿眼綠意,滿心歡喜。 對于制茶,我曾經聽汪德軍講了半天,我才大致明白流程。上午采的茶,下午炒。第一步是“殺青”,按我的理解,就是去去葉片中的濕氣,用兩百度左右的溫度,烘焙一個小時,這是機器干的事。第二步是“脫毛”,也需要一個小時,還是機器的活兒。第三步是“回鍋”,這就不能完全靠機器了,時間、溫度,得靠自己的經驗,每一批茶葉都不一樣。 想必,汪德軍今年的收成不錯。我真的希望,汪德軍的茶產業越辦越興旺,汪德軍的茶葉品牌“栗箐春”名滿天下。他的生意好了,那些跟他種茶制茶打工采茶的鄉親們的日子也就更好了。 作者簡介:楊卓如,白族,中學高級教師,大理州作家協會會員,云南省詩詞學會會員、云南省楹聯學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先后各種報刊上發表過散文、詩歌作品數百篇(首)。散文集《故鄉情思》一書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史論集《五云史探》一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
|